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杜经惠 《师道》2009,(5):33-34
《丑小鸭》这篇经典童话,编人中学语文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以“成长”为主题的第一单元,为自读课文。虽然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广为人们所知,但因其篇幅较长,具体情节较为曲折,学生要在较短时间内通过自读来理清故事脉络,复述并完成对“丑小鸭”艺术形象及其意义的探讨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来讨论,是因为现在教学中出现了一种任意解读文本的倾向。这无疑是错误的。但如果我们匆忙来为语文教育设“界”,规定语文教学只能怎么解读文本,是不是又如陈文革老师所担心的那样,有意无意间成为“扼杀自由”的刽子手呢?一方面,我感觉到这个问题很重要,实际上已经造成很多流弊;另一方面我也觉得在这个问题上不宜匆忙下结论,作断语。我们还是先来谈谈“界”本身的一些问题吧:“界”是什么,“界”是否可能被设,如果真设出来,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界”———总之,一切都在讨论中。因此,大家的意见有这么大的分歧,也就不足为怪了。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本栏目的讨论。下期讨论的专题是: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