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颈静脉球体瘤临床上少见,我科自1991年5月-1995提4月收治2例,报告如下,并复习有关文献,就其诊断及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绝大多数鼻出血发生于鼻中隔克氏区,目前治疗方法颇多,且常存在多种弊端,我科将S-99可溶性止血纱布应用于鼻腔止血,安全简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迷路炎患者的术前诊断、手术方法及愈后。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998~2004年收治的17例手术证实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迷路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伴有前庭症状7例,持续性耳鸣10例;瘘管试验阳性8例;术中发现16例水平半规管瘘管,同时伴后半规管瘘孔1例,另1例为鼓岬部瘘管;探查面神经骨管破坏3例,颅中窝脑板骨质破坏4例。17例患者完整清除病灶并一期修复瘘管。结果:眩晕平均5d缓解。术后干耳时间半月~2月,随访1~6年眩晕无复发。结论:迷路炎的术前诊断要依靠前庭症状的病史,瘘管试验及颞骨CT检查互相结合,确诊仍需手术探查,术中病变清除彻底是术后恢复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检测在声门上型喉癌N0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手术中用蓝染料的方法,对颈部淋巴结N0的声门上型喉癌进行前哨淋巴结的临床研究,手术中取蓝染前哨淋巴结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并与HE染色病理检查结果及颈淋巴结清扫术的淋巴结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观察前哨淋巴结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10例N0患者2例发现有隐性转移,其隐性转移率为20%(2/10),前哨淋巴结阳性率为13.0%(3/23).经冰冻病理证实为前哨淋巴结阴性的患者,颈淋巴清扫术标本也未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前哨淋巴结的检测对颈部淋巴结N0的声门上型喉癌发现隐性转移灶是可行的.前哨淋巴结检测技术可缩小手术范围,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颈静脉球体瘤临床上少见,我科自1991年5月-1995提4月收治2例,报告如下,并复习有关文献,就其诊断及治疗进行了讨论。 1 病历报告 例1,女性,48岁,主因右耳搏动性耳鸣、耳内间断性流血性分泌物三年入院。既往无中耳炎病史。查体:右耳道有粉红色肿物,触之软,易出血。右耳传音性耳聋,鼓室压图为B型。X线摄片,右乳突蜂房消失,未见明显骨质破坏,诊断为颈静脉球体瘤。于1991年5月29日在局麻下耳的切口行右乳突根治肿物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收集手术切除人腭扁桃体标本6例,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分别以血管活性肠肽(vi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阿尔新蓝—番红花红(AB—S)、长时间甲苯胺蓝(LTB)和普通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肥大细胞。结果显示:肥大细胞呈vip免疫反应阳性,分布于淋巴小结周围的弥散淋巴组织和结缔组织中。AB—S染色呈蓝染颗粒;LTB亮色显示肥大细胞数目较多呈深蓝色,而普通甲苯胺蓝染色肥大细胞未能显示。木研究结果提示:人腭扁桃体内肥大细胞有异质性,其中部分肥大细胞含有血管活性肠肽。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的智能动态减速垄是一种新型的减速设施,通过判断来驶车辆的类型和速度,动态地调整减速垄距离地面的高度,使快速车辆有效减速,特种车辆、慢速车辆无障碍平稳通过。通过对一条路段车速监测数据的分析,得到具体路段限速标准;通过Admas/car仿真模型进行仿真实验,确定车辆速度和减速垄高度关系,最后制出比例实物模型。智能动态减速垄可以很好地实现支路的交通稳静化控制,在保证减速效果的同时体现出人本交通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8.
喉软骨瘤为喉科少见疾病,迄今国内有记载者9例,我科于1992年遇1例,曾一直误诊为“双声带麻痹”、“哮喘”,特作如下报告。 病历报告 患者女性,62岁,住院日期:1992年4月2日,住院号212839。 主诉声音嘶哑15年,间断憋气渐加重半  相似文献   
9.
鼻息肉上皮中血管活性肠肽和P物质表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鼻息肉组织中SP和VIP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HE染色、PAS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人鼻息肉组织的病理变化及SP和VIP表达.结果:鼻息肉黏膜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基膜明显增厚(P<0.01);A、C组差别显著(P<0.05).实验组黏液腺面积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显著(P<0.01).SP和VIP免疫反应阳性结构均呈棕黄色,二者在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布相似.SP阳性纤维分布于血管、腺体周围,可见散在的圆形或椭圆型阳性细胞,部分黏膜下腺体上皮细胞也呈SP阳性;但实验组阳性纤维和细胞明显稀疏.VIP阳性纤维和细胞位于黏膜腺体、血管周围以及部分黏膜上皮和黏膜下腺上皮细胞胞质中,但实验组中VIP阳性纤维着色较深,密度增加.结论:SP和VIP在鼻息肉形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耳鸣与耳蜗毛细胞早期损害的关系,以及听力正常耳鸣患者治疗后基本痊愈和显效的病耳耳蜗毛细胞恢复情况。方法:40例(66耳)纯音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行诱发性耳声发射检查:瞬态耳声发射(TEOAE)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检查,并对耳鸣患者给予相应治疗,对基本痊愈和显效的病耳治疗前DPOAE或TEOAE未通过的复查DPOAE或TEOAE。结果:①治疗前TEOAE检查28耳通过,38耳未通过;DPOAE检查34耳通过,32耳未通过;②经治疗,38耳治疗前TEOAE检查未通过的患耳基本痊愈和显效的病耳有15耳,复查TEOAE,3耳通过;32耳DPOAE检查未通过的患耳基本痊愈和显效的病耳有13耳,复查DPOAE,4耳通过。结论:部分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已有耳蜗毛细胞的损害,而且不易恢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