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信息传播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 何谓诗歌“理趣”呢?简言之,就是诗歌说理而有趣,即既饱含哲理,又富于形象,它是诗歌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和独特的抒情手段表达精警的哲理而形成的美学特征。中国的诗歌传统素来崇尚“吟咏性情”,叙事、写景、咏物等等总是与抒情融为一体。然而,诗歌传统是一个积淀着诗歌创作整体经验的多层次结构性系统,“吟咏性  相似文献   
2.
意象,是诗歌中由诗人的主观心意(审美理想与审美情感等)与客观物象(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景物、场面等)融汇而成的富有蕴含与审美价值的具体情境。它作为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理所当然地是诗歌艺术的基本构成元件,对此,胡应麟甚至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克罗齐也说:“诗是意象的表现”。谁能想象,一首诗能够没有意象,或一段没有意象的文字能够称之为诗呢!我们考察诗歌成品及其生产过程就会发现,意象是诗歌创作构思的核心。它贯串于诗的形象思维之始终,是决定一首诗的艺术价值品位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诗人与诗论家无不关注诗歌意象。闻一多作为一个探索性诗人,在这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闻一多是一个诗人,也是一个诗歌理论家。在他的诗歌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中,新诗的民族风格是受到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他在《女神之地方色彩》及其它一系列论著中,对新诗的民族风格问题,进行了认真而深入的探索,提出了许多卓越的见解,对当时和后来新诗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任何格式的诗歌,都有一定的外在形体,都有相应的章节结构、句行排列。诗人在创作中,对此也必然有自己的美学追求。然而,这往往被人们所忽略.闻一多慧眼独具,通过对诗歌本质特征的具体分析,最先从诗美的角度对诗歌外在形体的审美特征进行理论概括,提出了新诗应当具有“建筑美”的要求。这是对诗歌形式理论的一个富有创新意义的开拓。闻一多诗歌的建筑美,是以“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为规范”的.这是对中国传统美学的继承与发展。因为,“中国艺术最大的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编辑学研究以不可遏抑之势勃然兴起,吸引和鼓舞着千万编辑工作者纷纷投入这一理论建设工程。应当承认,编辑学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也无可讳言,由于种种原因,这方面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尚未能构成一个严谨而科学的理论体系;而且,这两年还出现了“热门”渐趋冷落的现象。这种状况,无疑会妨碍编辑学研究的深化与升华,妨碍编辑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对出版事业也势必产生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综观当前编辑学研究的现状,我认为主要存在缺乏统筹、不够深入、也不够重视等三个方面的问题。当然也还有一些其他问  相似文献   
6.
闻一多与道教化有何关系?此前似无人论及,但这毕竟是不刊之实。应当说,闻一多与道教化有着宽泛而深刻的联系。要而言之,这种联系,在性质上,既有吸取的同一性,也有批判的相异性;在范围上,则反映于他的学创作、学术研究、思想性格等诸多方面。而且,随着他思想的发展,其联系也在不断演变,呈现出隐显不定、分合难测的复杂态势。理清这一线索,对于我们深入了解闻一多其人其,了解那一代知识分子,乃至了解中国的“国民性”,无不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