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林爱花 《贵州教育》2009,(13):28-29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为我们注入新的教学理念:品德来源于生活。离开生活,德性的培养犹如无水之源,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发展将水中月镜中花,可望而不可即。因此,只有将品德教育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与生活相结合。“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若能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开发和利用鲜活的教学资源,使课堂与学生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一种有机的内在联系。教师若能以人为本,丰富教学形式,发挥教育的生活意义和生活的教育意义,学生一定能在“生活”与“课程”的“激情共舞”中“学会生活”,培养德性,不断成长。  相似文献   
2.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加强时事教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要求,是每个学生个体生活、社会性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要将时事与教材进行整合,制定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活动,让时事在品德课堂上发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小学阶段是阅读的黄金时光,良好的阅读氛围对人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我校几年来以“打造书香校园,促进德行发展”为目的,努力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让师生在氤氲书香中发展、飞翔.一、在"诵读经典"中,汲取传统美德的营养教育工作,德育为首.因此在建设校园活动中应努力通过"读经诵典"来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学校经过反复筛选和研究,把<三字经>和<弟子规>作为全校学生必读的经典之书,要求人人会读,人人会背,人人会做.每天的课前三分钟全校开展诵读活动,并利用每周五晨读捕出部分时间检查和评比.为了使"读经诵典"更贴进学生生活,学校打造了"三字经""弟子规"古典文化长廊,配以注释、精美插图和小故事;以经典内容为材料,创编了相声、小品、歌舞等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加深学生对经典著作的理解,激发他们学习经典文化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提出:品德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可见,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一、活用教材资源——肥水不流外人田《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编排体现了生活化、儿童化等特点,教材中有大量照片、图片、对话旁白、学生作品及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这些文本内容负载了多种教育指向性功能。任何教材都是内含特定教学目标的载体,教师应善于抓住隐藏在话题、范例和资源中的三维教学目标和教学线索,将教材作为最重要、最直接的活动资源,追求教科书意义的实现。虽然在教学实践中仍难免会出现与学生生活不相符之处,但是新课程将教学的主动权交给了师生,要求“教师要由教材的忠实宣讲者转变为教材使用中意识……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对教科书进行修正、开发和创造。”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懂关键字词领会编者意图。  相似文献   
5.
小学阶段是阅读的黄金时光,良好的阅读氛围对人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我校几年来以"打造书香校园,促进德行发展"为目的,努力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让师生在氤氲书香中发展、飞翔。  相似文献   
6.
林爱花 《中国教师》2011,(24):69-70
<正>唯有读书方宁静,最是书香能致远!阅读书籍,在我看来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题记20世纪70年代,我还在上小学。那时候,农村没有课外书供学生阅读,因此,爱读书的孩子们不是把课本里的课文倒背如流,就是争相传阅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也是塑造和完善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当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已得到广泛重视,但是,优生因为成绩优异而被一叶障目。优生身上存在的心理问题被家长和教师忽略。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关注优生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也是塑造和完善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当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已得到广泛重视,但是,"优生"因为成绩优异而被"一叶障目".优生身上存在的心理问题被家长和教9币忽略.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关注优生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  相似文献   
9.
正七彩朝霞的辉映下,安溪县第七小学教学楼的"厚德致诚博学衍新"八个校训大字熠熠生辉,昭示着这所学校的灵魂和追求——教育有道德修养、做事做人一本诚心的合格小公民;培养知识丰富、全面发展、勇于创新的追梦人。2009年,安溪县凤城镇美法小学——这所简陋陈旧的农村基层小学,转型为县直小学——安溪县第七小学(以下简称"安溪七小")。短短五年间,该校独特的学校文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秉承"厚德致诚博学衍新"的校训精神,安溪七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也是塑造和完善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当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已得到广泛重视,但是,“优生?因为成绩优异而被“一叶障目”。优生身上存在的心理问题被家长和教师忽略。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关注优生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