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6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32篇
  2022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服务要靠政府组织及其人员提供.结构是政府组织的基本属性,组织的性质和效率取决于它的构成要素和结构方式.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需要政府不断创新其组织结构,其出发点应当是满足公众对服务的需求.笔者认为,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组织结构.具体而言,就是要尽量精简行政组织数量结构,使行政组织的形态结构趋于扁平、运行结构富有弹性、学习结构走向开放、职能结构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5W”模式,分别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对象、传播效果五个方面,提出提升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提高思政课教师综合素养,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用中国故事讲好思政课,打造思政精品课程;巧用智能技术,丰富思政课教学手段;坚持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群体需求;考核质量并行,利用反馈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进行传播学分析,指出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在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对象、传播效果方面存在的问题,基于“5W”模式提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教师以“专”为根本,推进师德素养与专业能力同步培养提升;内容以“实”架桥梁,推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话语转换;媒介以“新”谋结合,推进教学手段与信息化建设合力并举;成效以“行”促转化,推进价值培育与行为导向的逻辑自洽。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思政课教学亲和力的内涵,分析高职思政课教学亲和力缺失的表征,提出化解高职思政课教学亲和力不足的策略: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亲和力为首位、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方法亲和力为关键、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为核心。  相似文献   
5.
周玫  梁芷铭 《传媒》2015,(20):75-77
微博的兴起使得公民的话语空间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展,受众话语权得到了释放.微博虽然让一般受众有了话语平台,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话语权结构是平等的,微博的出现只是赋予了受众话语权并让其言论有了传播平台,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话语权格局.  相似文献   
6.
情感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大学生教育工作中的情感教育缺乏师生互动下的情感体验,没有与德育、智育、心理健康教育相互协调,也缺乏开展情感教育的多元渠道。因此,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理清情感教育与德育、智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建立科学的学校教育机制,立足社会实践,拓展情感教育的渠道,促进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梁芷铭 《新闻窗》2014,(5):85-86
从2009年以来,全国各地政府相继试水"政务微博"。通过微博平台,政府部门发布政务信息、了解民情民意、汇集民智民声。随着微博对中国社会舆论生态格局影响力的日益增强,政府部门对"微博舆论场"越来越重视。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精神交往观自从人类诞生以来,精神交往活动始终不可避免地终伴随着人类一切的生产与生活,并且成为了人类生命存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目前对于微博的研究,无论是针对企业微博还是政务微博或者个人微博,都主要集中于个案研究,鲜见对于有核心主题的微博帐号群研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多元统计方法,针对“上海发布”政务微博群展开了网络结构分析,继而分析了网络结构对传播意愿和传播能力的影响,得出了政务微博群管理的针对性结论。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媒介技术的创新,让媒介之间的隔阂慢慢模糊化,媒介正在不断地融合与发展。文章对媒介融合的定义与特点、媒介融合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议措施,以探讨媒介融合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梁芷铭 《大众科技》2011,(11):211-213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都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工作的考评,这大大促进了学校的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此,要不断加强高校的基层党组织考评工作,使高校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得到真正的发挥。文章在深入研究地方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进行考评的重要意义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治理理论的视角出发,阐述地方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考评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