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4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极孝道对中国传统婚恋心理与行为主要造成三方面的负面影响:导致婚恋中爱情的缺失;致使婚恋中男女独立人格的丢失;造成婚恋中严重的男尊女卑现象。针对这三种负面影响提出相应对策,可以调适现实生活中婚恋与孝道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试论先秦儒道养生心理学思想的异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先秦时期儒道养生心理学思想在养生心理观等方面存在着异同点,并形成一种互补的养生心理学思想,现代人在进行养生活动时,应兼顾两家之长,而不可偏执一方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存在四个应予以深刻反省的问题:一是对心理学的学科性质认识不准;二是对心理学的学科地位定位不清;三是引进消化的疯长与原创研究的滞后;四是学术研究与科普工作的脱节。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人的心理学思想值得学习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人的心理学思想仍值得今人学习和研究。理由主要有三:(1)偏向于人社会科学的心理学思想主要是层层累积起来的,而不是层层进化的,这就没理由说中国古人的心理学思想全都比今人的心理学思想落后;(2)当代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带有深深的化烙印,只有认真研究中国古人的心理学思想,才能更好地研究当代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3)古人并不比今人笨,中国古人的心理学思想中有一部分内容是既来源于实践。又经过实践和历史的反复检验,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双重检验的心理学思想,其中必有其合理的硬核。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传统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在古人眼中,践履既是修德的起点又是修德的终点,首先修养的最终效果要由行来检验。修养者在接受某种德育(他育)或按某种方法修德(自育)后,假若其效果只停留在言说上,则证明此种德育是不成功的;反之,如果其行为方式已发生了预期的变化,就证明此种德育是有效的。这可说是中国传统文化里最重要的一种德育理念,即美德在践履。是什么文化土壤酝酿出此种德育理念?先哲们在道德修养中是怎样践履的?此德育理念对当代德育有何启示?这是本文要深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西方的元认知与儒家的自省:概念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哲学基础、对象、内容、评价标准等多个方面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西方的元认知与儒家的自省有四处共通之处和四处迥异之处。共通之处:首先,两者指向的都是自身的心理状态或行为,方向皆为向内;其次,两者基本涉及了自知、自评和自控等因素;再次两者都以较为基础的认知和省察为基础;最后,都反映了一定的时代诉求。迥异之处:首先,两者的哲学基础不一样;其次,两者主要的认知或省察内容不一样;再次,两者的评定标准与方法不一样;最后,对具体的培养方法重视程度不一样。  相似文献   
7.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与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目标和途径。就德育研究者而言,若想在当代中国人心中培育出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能与现代文明良好对接的和谐伦理德性,就不能不准确弄清“和”的含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基本研究原则面临的困境及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现有四个基本研究原则作了简要的介绍 ;将现阶段研究者对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基本研究原则的批评概括为两个方面 ,并分析了其产生的原由 ;为完善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的基本研究原则 ,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9.
中国心理学史研究的最新时展汪凤炎了解现阶段中国心理学史研究出现的一些最新进展,有利于人们更好地把握中国心理学史研究发展的“脉搏”。而要了解现阶段中国心理学史研究出现了哪些最新进展,必须先对中国心理学史研究作一简单历史回顾。一、中国心理学史研究的简单历...  相似文献   
10.
从哲学基础、对象、内容、评价标准等多个方面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西方的元认知与儒家的自省有四处共通之处和四处迥异之处。共通之处:首先,两者指向的都是自身的心理状态或行为,方向皆为向内;其次,两者基本涉及了自知、自评和自控等因素;再次两者都以较为基础的认知和省察为基础;最后,都反映了一定的时代诉求。迥异之处:首先,两者的哲学基础不一样;其次,两者主要的认知或省察内容不一样;再次,两者的评定标准与方法不一样;最后,对具体的培养方法重视程度不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