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2022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一 个好的 规则 就是对 学生 权益的 最大 尊重。 1. 证看 待“规 则 ”与“ 自 由”之 间的 关 系 辩 在《学 生 的 个体 权 益=课 堂 权 益 ?》中 ,幸 福 四 实 验 小 学 的 做 法 看 似 给 予 学 生 极 大 的 自 由 ,似 只 有这 样 的 自 由才 体 现 了 学生 的 权 益 。其 实 这 规定 将“ 规 则”与“ 自由 ”的 关 系 简 单地 理 解 为非 此即 彼的 二 元对 立关 系,而 没 有看到 两 者 间 的 统 一 。课 堂 ,我 们 可 以 把它 看作 一个 小 型的 社会 。在 这 个 小社会 中 ,如 果 我 们 设 想 一 下 ,没 有 一 个普 遍可 以接 受 …  相似文献   
3.
[课堂回放]教学片段一:飞扬的气球上课伊始,教师拿出一串五颜六色的气球,显然这是精心准备的。一群二年级的学生看到如此美景自然跃跃欲试。于是教师遂了孩子的心愿,放手将气球抛向人群。一个个轻盈的气球在孩子们手中不断飞扬。也许,这群可爱的孩子已经久违了这般轻松的课堂。教学片段二:沉重的气球在语文课上玩,这可能吗?尤其是在有200多人听课的课堂上。接下来的一幕果然在预料之中:“同学们,现在我们可以上课了吗?”年轻的老师温和地说。顿时教室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此时,调皮的气球已经乖乖地被掌握在老师的手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  相似文献   
4.
<正>王崧舟老师的《母鸡》一课,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跟之前所上的课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个不同,反映出王老师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的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和深度落实。王崧舟工作室的部分成员,在学习领会2022年版课标精神的同时,围绕王老师的《母鸡》一课,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对话。  相似文献   
5.
不少初三年级的同学有这样的感受:几何题解法无规律性,不能根据固定公式解决,几何比代数难学有些同学只会背诵定理、定义,解题时,却无从下手.还有的同学、题做得不少,碰到没见过的题目.还是无计可施到底怎样才能学好几何呢?  相似文献   
6.
从2001年接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起,我就开始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实践中上了8节研究课,下面我就《庐山云雾》一课的教学与虞大明的教学做一对比研究,对自身的研究进行反思。《庐山云雾》教学设计一(我于2001年10月设计,在学区研讨)一  相似文献   
7.
第一板块: 初步感知,梳理结构,畅谈感想 师:我觉得这篇课文的生字挺多,而且很难认。我把生字结合到这段文字里了(指多媒体),请你自己读一读。[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辩论赛简介金秋十月,江南小镇余杭临平依然一片暖意。由新生代民间语文研究社团———五汉教育工作室主办的语文教育论坛在杭州市信达外国语学校多媒体教室隆重举行。参与辩论的8位教师朝气蓬勃,从教经历均在8年左右。辩题:正方:口语交际无须强调规范语言反方:口语交际必须强调规范语言辩手:正方一辩:杭州市余杭实验小学计建华正方二辩:杭州市拱宸桥小学张祖庆正方三辩:杭州市信达外国语学校林丽正方四辩:杭州市信达外国语学校沈兴华反方一辩:杭州市临平一中姚永安反方二辩:杭州市信达外国语学校金俭反方三辩:杭州市信达外国语学校郁侃蓉反…  相似文献   
9.
沈兴华 《家庭教育》2007,(7S):47-47
同学们.在一个班的集体里学习,有男生也有女生。那么,平时男生和女生是怎样相处的呢?男生眼里的女生和女生眼里的男生究竟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来听听几位四年级同学谈谈他们的看法,希望我们的男生女生能够多看到各自的优点和长处。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快乐和谐地相处.健康顺利地成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一、课堂实录师:中国古代历来有“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传统,那么你能读读这首诗,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你的头脑中会出现怎样一幅图画呢?生:自由朗读,闭目想象。生:老翁。生:老翁身穿蓑衣、戴着斗笠在钓鱼。生:重重的山,没有一只鸟。生:画中有漫山大雪。生:没有一个人来过这里。师:今天来了没有?(生读)生:以前有很多人来过这里,脚印都被大雪覆盖了。师:雪很大,而作者却没有直接写雪如何大,这是古人的妙处呀!我们在一起来体会一下。(师读一遍,学生要求再读一遍。)生:一根孤独的钓竿。师:钓竿本是无情物,是因为……生:我发现诗句最后一个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