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能力的提高有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从层次上也是从低到高的。一个学生怎样才算是学习好?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在课堂上是否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美国纽约布朗克斯理科中学校长科普曼曾说过:“我们认为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更重要的是要使他们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能力培养的高标准要求。 问题,往往是打开思维大门的钥匙,或者说思维活动总是从探讨问题开始的。问题的提出又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由教师提出,另一种是在教师的启发下由学生提出。一般说第二种要比第一种高一层次。因为它可能包涵有创造思维的因素。 近年来,在高一年级的历史教学中,我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作了些努力。 我的做法是在新课开始之前,安排学生自学预习新课内容,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后能提出自己认为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的指示,要求教师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大力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中学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需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能力是人能够完成实践活动的脑力和体力。一般来讲中学历史教学中所要培养的能力,具体说有阅读历史书籍的能力、识图填图和制作图表的能力、编写提纲的能力、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正确形成历史概念的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在这些能力中自学能力十分重要,可以讲它是诸能力的基础。下面就历史教学分年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几个主要方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3.
历史学科在培养爱国情感中的特殊功能曹家骜潘允彪郑星霞历史学科以它自身理论的科学性、史料的真实性和内容的客观性,在道德情感领域的教育中赢得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真挚、感人、可信。顾炎武曾赞美司马迁:“古人作史有不待论断而序事之中即见其指者,唯太史公能之。...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史的内容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发展时期,朝代更替频繁、内容丰富、错综复杂.为了帮助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掌握学习过的知识.复习课主要应指导学生理清历史线索,在此基础上掌握重点、要点.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关于朝代更替.要求学生按时间顺序掌握主要朝代的名称、建立时间、开国国王、末代国王、都城名称(包括古今地名).方法上可指导学生自己归纳整理.二、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这方面应让学生注意掌握以下内容:(一)封建社会的五个时期.如:战国、秦、汉(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的分裂);隋、唐(封建社会的繁荣);五代、辽、宋、夏、金、元(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上好一堂历史课的标准是什么?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体会一堂好的历史课除了教学目的正确、教学方法得当之外,似应具备下列三条标准: 一、形象地讲清史实形成正确概念历史学科的一个特点是具体生动。在教学中,教师以生动的语言,配合一些直观教具,形象地讲述有血有肉的历史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历史的本来面目产生强烈的印象,从而留下牢固的记忆。因此,一堂好的历史课,教师的讲述应该形象生动、引人入胜。关于这一点,在讨论的过程中大家看法比较一致。但是,我们认为形象讲述必须紧扣教材重点,围绕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如果脱离了一定的教  相似文献   
6.
从1989年秋开始,我们在高二年级开设了历史选修课——中国近代史,已经试教了两届,每届为期一年,每周两教时。江泽民同志关于“要对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孩子)、中学生一直到大学生,由浅入深,坚持不懈地进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的教育”的指示,更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指示,是我国新时期发展教育事业的根本战略指导思想,是改革各科教学的指针。这就要求我们改革教学方法,大力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因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要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而不是把知识简单地装进学生的头脑。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给他一袋干粮,不如给他一支猎枪。”“教人学会,不如教人会学。”当前我们必须明确地提出中学历史教学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抓好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8.
自80年代起,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国外教育心理理论的引入,关于学科能力问题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此期间,历史教育界就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与培养,从理论上继而教学方式、方法、考试、评估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中学历史教学质量虽在逐步提高,但与形势要求相比仍不很理想,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怎样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这一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虽然我们平时经常强调落实“双基”,但不少同志却不明确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正是落实“双基”的主要内容。如果学生头脑中只有一些杂乱无章的、孤立的年代、人名、地名、国名,而没有形成清晰、完整的历史概念,那就不能说“双基”已经落实。从高考答卷中反映的问题来看,历史概念不清比较突出。粗看起来,有的学生平时很用功,日夜苦读,好象都记住了,但一接触到试题就搞错,这种情况在高考中是屡见不鲜的。例如:有的考生把“一·二八”事变和“九·一八”事变,“华兴会”和“光复会”混淆,把麦哲伦和哥伦布、“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对历史课的课堂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在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方面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我采用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是:建立旧基础,提出新课题;接触新知识,获得能力;巩固和运用知识,进一步强化能力。 先说,建立旧基础,提出新课题。教师概述前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引起学生回忆,进行检查提问,引导学生重温有关的旧知识作为理解新知识的基础,达到复习旧课导入新课的目的。如在讲《佛教的兴起》这—新内容时,一定要与同学们一起回忆印度的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以此来导入新课,过渡到有关佛教方面的新知识。 再说,接触新知识,获得能力。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部分,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