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归生活应当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出路之一.生活是语文学习的舞台,向生活开放也是未来社会的召唤.语文教学要生活化,首先意味着教材的生活化,其次需要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大力开设活动课.  相似文献   
2.
谈谈修辞活动中的语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狄燕 《现代语文》2006,(8):75-76
语境是使用语言的环境.在修辞学中,语境具体指修辞活动所依存的环境.历来研究修辞的学者都很重视语境的作用,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就是以题旨情境为修辞第一要义的.<发凡>提出的"六何",即何故、何时、何人、何地、何时、何如,就是构成语境的要素.今天我们主要从二者的关系方面谈谈修辞活动中的语境.  相似文献   
3.
回归生活应当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出路之一。生活是语文学习的舞台,向生活开放也是未来社会的召唤。语文教学要生活化,首先意味着教材的生活化,其次需要在教学中创没生活情境,大力开设活动课。  相似文献   
4.
欲望叙事     
从词源学意义上讲,"慾"从"欠"从"谷"从"心",本意为缺食.所谓"欲望",是指"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1].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欲"被看作自明的概念,对它的阐发多是说明式而非本体性研究,如"富与贵,人之所欲也."(<论语·里仁>)"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苟子·非相>)同时主张以"礼"、"仁"控"欲",认为个体应当"克己复礼", "刚毅木讷近仁",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相似文献   
5.
语文学习,历来倡导多读,多想,多写。多想是在多读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想像、理解等多种综合心理机能,将学生的“期待视野”与作品的“召唤结构”相互作用、相互生发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把握和领悟作品深层意蕴的玩味过程,必须“以我之心”参与创造,填充文本的意义空白,完成作品的未尽之意。  相似文献   
6.
《论语》中的君子是一个复杂饱满的立体的形象,以仁为质,以礼为用,文质相兼,修德、治学、孝亲,形成一个立体的君子修养体系。该体系对今天的我们学会如何做人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狄燕 《文教资料》2009,(3):239-240
建构主义的基本主张和阅读活动的本质是一致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不同的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其"合作学习"与"交互式"学习模式,对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8.
王维的诗颇具禅意。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说:“太白五言绝句是天仙口语,右丞却人禅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不谓声律之中,有此妙诠。”王士祯直接说王维《山居秋暝》是“字字人禅”。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往往包含清净、静谧、深远的禅意,在诗境与禅境之间形成了一个契合点,使二者连通。《山居秋暝》是王维隐居辋川生活中的一个篇章,表达诗人远离尘俗、  相似文献   
9.
孔子一向非常重视君子的做人风格,所以在与人的交往中总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但有时,当别人误解自己时,孔子也会向别人辩解。《论语》中有记载的孔子三次向别人辩解自己的行为,并不是在为自身而辩,而是为"礼"而辩,或因"礼"而辩。  相似文献   
10.
在《雷雨》这个惊心动魄的大悲剧中,周朴园同样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悲剧人物,他的身上寄予着更为深沉的悲剧意蕴。他经历了婚姻的悲剧、人性的堕落、亲情的离失,家破人亡,最终又承担了一切的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