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0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言歌行体制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齐梁至盛唐。诗坛上逐渐流行一种诗体,后人称为七言歌行,其基本特征是,四句一转韵(间或有二、六、八等句一转,但仍以四句一转为主体),韵脚平仄互递,篇制较长。四句之中,一、二、四句压韵,往往前二句为散句,后二句为偶句;六句一转则两散四骈;八句则两散四胼两散。同时出现大量平仄协调的律句。对这种诗体,前人偶有零星的论述,但至今未有人作系统的专题研究。本文努力联系具体作品,结合有关记载,并运用统计手段,试图对其源起,演化等问题作出比较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楚辞中多次提到雷神丰隆,《离骚》曰:“雷师告余以不具”,洪兴祖《楚辞补注》云:“《春秋合诚图》云,轩辕主雷雨之神。一曰,雷师,丰隆也。”《离骚》又曰:“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王逸《楚辞章句》注云:“丰隆,云师,一曰雷神。”《淮南子·天文训》亦曰:“季春三月,丰隆乃出,以将其雨”,高诱注云:“丰隆,雷也。”从王逸、洪兴祖注文中,可以看出,云神和雷神都被称为丰隆,在《九章·思美人》和《远游》的有关“丰隆”的解释中,王逸也都注为云师。于是,云神和雷神便混淆不清了,丁山《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甚至认  相似文献   
3.
张步云同志《论李杜优劣之争——兼对〈李白与杜甫〉的一点意见》一文(载《上海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第2期),广征博引,很见功力,在大量引证资料的基础上,个人的创见新解又往往络绎其问。可是,智者千虑,尚有一失。该文有一处是值得商榷的。在提到李杜并称历史时,张步云同志认为:“在一篇中最早并称李杜者则是大历间的杨凭。……他在《赠窦牟》中说:‘直用天才众却瞋,应欺李杜久为尘。南荒不死中华老,别玉翻同西国人’。……古今所谓李杜并称始于韩愈者,乃是一大谬误。”文中“古今所谓”云云,我  相似文献   
4.
萧兵大著《楚辞文化》在其著作中可谓别具一格。他的作品,大多只重砖瓦,不太重视整体框架。有的人写书,重视“体系”,先设计一个框架,然后开始造砖建房。萧兵却不顾“体系”,坚持先有砖,后有房。应该说,这种办法有它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我们的某些研究往往有浮光掠影之弊,症结所在,就是缺乏基础建设,缺  相似文献   
5.
关于人的个体特征的探讨已成为引人注目的课题,刘晓波在审视中国传统文化时,作出了这样的结论:“只有嵇康、李白、李贽等极少数蔑视传统、笑傲王候、嘲弄圣人的天才在  相似文献   
6.
殷商卜辞中云神只是天帝属下的小神,<九歌·云中君>专章祭祀云神,而且云中君又是<九歌>中唯一被称为"帝"的大神,值得深思.<楚辞>中,云中君的名字为丰隆,又叫屏翳,实际丰隆是雷神的名字,屏翳则是雨师的名字,云中君缺失了名字.其实,云中君是西方大神少昊,为落霞之神.南楚尤重以歌舞祭祀云神,具有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民间习俗背景,导致了<云中君>"人神恋爱"特色,发展成南楚特有的"云雨"情结.  相似文献   
7.
对于中国原始教育的研究至今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只有一些中国教育史方面的专著对此偶有所及,也大多语焉不详,甚至有明显的常识错误。论其原因,恐怕与“文献不足微”有关。然而,尽管这方面的典籍记载十分贫乏,但将那些残存的吉光片羽,参以文物考古材料和民俗调查资料,三者结合,进行多重论证,便能将我们的研究置入一个更为宏阔深厚的背景中,从而揭示沉迷多年的真面相,破译其中所包孕的文化密码。三者之中,考古文物具  相似文献   
8.
读唐诗小札     
陈子昂中进士年小辨《唐才子传》卷一“陈子昂”条云:“开耀二年(公元六八二)许且榜进士。”《新唐书》本传载:“文明初(公元六八四年)进士,时高宗崩,将迁梓宫长安……”唐赵儋《大唐剑南东川节度观察处置等使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梓州刺史鲜于公为故右拾遗陈公建旌德之碑》亦云:“文明元年进士,射策高第,其年高宗崩于洛阳宫,灵驾将西归于乾陵。”《新唐书》说当本于此。子昂挚友卢藏用《陈氏别传》云,子昂“以进士,对策高第,属唐高宗大帝崩于洛阳,灵驾将西归,子昂乃献书阙下。”徐松《登科记考》卷二云:“考碑言射策高第在高宗崩之前,当以《才子传》为是。”从仁按:高宗崩于弘道元年(六八三),如若子昂对策高第于高宗驾崩之前,则“文明元年进士”误。然细玩《别传》、《赵碑》、《新书》词意,子昂高第并上书阙下,当在高宗“灵驾将西归”之时,而“高宗驾崩”,乃插入追叙之词。《通鉴》卷二百三曰:文明元年“五月,丙申,高宗灵驾西还”,可知子昂高第、上书于文明元年五月前夕,非于弘道元年前。《别传》言子昂“以进士,对策,高第”,乃为唐代进士科考试的三个过程。唐代习俗,各地所进之士曰“进士”,中进士后,称“前  相似文献   
9.
孟浩然年四十游京师一事,王土源《孟浩然集序》不载,唯《旧唐书》卷一九○下《文苑(下)·孟浩然传》云:“孟浩然,隐鹿门山,以诗自适。年四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新唐书》卷二○三《文艺(下)·孟浩然传》亦云:“年四十,乃游京师”。此说一向无人提出疑问,陈贻掀先生在《孟浩然事迹考辨》(载《文史》第四辑)  相似文献   
10.
崔元翰系年     
崔元翰的传记资料,有《旧唐书》卷一百三十七、《新唐书》卷二百三《文艺传(下)》之本传、权德舆《唐尚书比部郎中博陵崔元翰文集序》(《权载之文集》卷三十三、《唐文粹》卷九十二、《全唐文》卷四八九)及《南部新书》、《唐语林》等笔记。现根据有关资料,对新旧《唐书》本传等误失之处,略作订正,并加以系年。崔元翰,名鹏,以字行。深州安平人。按:崔氏名、字,诸书记载并同。唯其籍贯,《全唐文》小传云:“元翰,名鹏,以字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