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发散思维,是指"对某一问题沿不同的方向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也说‘扩散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作用是什么?台湾教育心理学家张春兴对此曾作过简洁明了的表述:"按吉尔福德的智力结构理论,智力结构中的扩散思维,亦即是代表人类的创造力."这里,张春兴先生以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德智力结构理论为据,将发散思维同"人类的创造力"划上了等号,可见,发散思维的作用非同一般.  相似文献   
2.
“否则”作用的确定“否则”一词是“不这样,就”或“不这样,那么”的意思,显然,“否则”句所涉及的内容与前文的有关内容构成了正反对照式的并列关系。因此不少人一看到“否则”,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在“否则”前划下一道“I”线,确立句子第一层关系。结果是错的多...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在阐述“课程目标”时强调指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不难看出,“课标”将“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提到了和“主动积极的思维”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且是“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情感活动的质量如何,对阅读鉴赏的效果常常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里的“情感活动”既指教者和学生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和谐、融洽的情感交流,也指学生与作者、学生与作品中人物的情…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教学氛围的营造 ,不是单靠教者出色的语言功力就能达到的 ,它还需要教者善于借用其它学科的教学手段、教学艺术 ,诸如音乐艺术、美术图案、影视艺术、数学符号等。只要教者善于把握时机 ,偶尔为之 ,定会使同学们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教《风景谈》一文的“延河归来”这一部分时 ,如果教者将延安抗日战士唱的那几支歌 (“解放区的天”、“大生产歌”等 )的旋律轻轻地哼一遍 ,或借助音响设备放一遍 (当然以前者为佳 ,因为教者直接表演能给学生留下亲切、直观的印象。) ,并借助投影仪将这几首歌的歌词投射到屏幕上 …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课标”不仅将审美能力提到了和语文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且认为它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对疑的作用曾经作过这样精辟的论述;"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法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也曾明确指出:"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是毫无异议的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问个为什么."  相似文献   
7.
《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一书明确指出:“课堂教学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式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的预定要求。”这里提到的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  相似文献   
8.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实际上就是根据特定情境设计一些极具针对性、极富启发性问题的一种教学艺术。由于这些问题是根据某一特定情境设计的,学生容易展开由此及彼的多种形式的思维,又由于这些问题很可能是学生百思难得其解的问题,也可能是学生意料之外的问题,容易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强烈的认知冲突,因而对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针对什么样的情境,创设什么样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情感上、认知上的激烈冲突,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迸发出创新意识的火花,笔者对此曾作了一些尝试性的实践,主要体会有如下几点:一、叩…  相似文献   
9.
10.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诗歌和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但在欣赏、品味的过程中,要想将这二者准确地分辨清楚,却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主要原因在于这两个概念的有关解释区别度太小。关于“托物言志”,2004年1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是这样解释的:“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关于“借景抒情”,顾名思义,是指在作品中,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或环境的渲染来抒发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感情。尽管关于这两者的表述有所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要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表达思想感情。此物与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