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4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我们根据对于中西哲学各自的特质是否有清楚的认识和对于中国哲学之适应现代生活是否有自信心而将中西哲学的对话划分为四种范式 :无清楚认识而自信、无清楚认识而不自信、有清楚认识而自信和有清楚认识而不自信。在中西哲学的对话历史上 ,第二种对话范式曾长期居于支配地位 ,而近年来第三种范式的兴起则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它使得中国传统哲学有可能以某种方式获得重建 ,并与第四种对话范式构成有利于真正形成一种适应于现代社会生活的现代中国哲学的张力关系。而这两种具有张力的对话范式之间的互动关系 ,将会长期存在下去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称他们所创立的新哲学为“新唯物主义”或“现代唯物主义”,亦称之为“实践的唯物主义”。后来人们又把它归结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样便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理解“唯物主义”这一中心词的那些不同的限定词的含义以及其间的关系?“新的”或“现代的”作为一种时间上的划分,自无理解上的问题。问题在于“实践的”与“辩证的”、“历史的”诸词的含义以及其间的关系。这一问题,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热烈的争论。争论中,一些人认为,马克思的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另一些人则坚持传统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将是知识,故知识创新对于经济的发展将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由此进一步推论出,一方面,作为知识生产的中心的大学,在知识经济时代将会在经济增长中居于中心地位;另一方面,为适应知识经济的到来,大学也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其活动方式,把知识创新作为其核心目标。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早期思想中混合着"人本"与"科学"的"双重逻辑"。《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的与黑格尔思辨的历史哲学相对立的"历史科学"概念,标志着双重逻辑的分离和科学逻辑的发展。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到《资本论》,其"历史科学"臻于成熟。这一"历史科学",一方面像一般近代科学一样将感性世界把握为抽象的数学或逻辑结构,另一方面为描述与自然世界不同的历史过程而发展出了一种"拟历史目的论"。同时,"历史科学"的成熟,也提出了建立一门与之相匹配的"价值科学"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列宁曾说过:“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实践不仅有普遍性的优点,而且有直接的现实性的优点。”(《列宁全集》第38卷第230页)长期以来,列宁的这段话不断地被人们所引用,人们以实践具有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两大特点作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依据。作为论证许多认识问题的思维公理。但是,实践的普遍性到底指的是什么呢?这个对解答认识论中许多问题具有根本性意义的重要问题,似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