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历代都有图书亡佚,唐代《晋书》亡佚情况尤为突出。唐修《晋书》问世之前已有十八家晋书1存在,由于唐政府基本垄断史书的修撰工作,造成唐修一百三十卷的《晋书》出,而诸家之书皆废。诸家《晋书》亡佚的首要原因是官修史书在史学思想方面占有统治地位,并且官修史书在内容、体例、修撰人员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其次,诸家《晋书》自身存在的缺陷也是导致其被淘汰的重要原因之一。唐统治者没有采取强制手段,但它的修史行为体现了政治对学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街道司最早设置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景德四年,并入东西八作司。天圣元年,将东西八作司一司分为东西八作司和街道司两司,街道司重置。宝元二年,街道司再次被废除,其职责由东西八作司领之。嘉祐二年,第三次重新设置街道司。绍兴十年,街道司最终被废除,其职责归于工部。街道司设有勾当官二员,由武臣大使臣或三班使臣差充,指挥五百兵士,各穿青衫子一领。嘉祐三年之前,街道司隶属于三司河渠司,其后隶属于都水监。宋代街道司不是全国性的管理机构,仅设在开封和临安。职责主要是:修治街道,疏导积水;打扫卫生;巡视街道,管理交通;查处侵街店铺,管理市场等。街道司对宋代城市的管理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宋代官制辞典》将东、西八作司误认为是两司,造成诸多不妥之处。东、西八作司设置于宋初,同属于八作司一司管辖。街道司最早设置于太平兴国二年(977),景德四年(1007)又将东西八作司和街道司并为东西八作司一司。天圣元年(1023)将东西八作司一司复分为东西八作司和街道司两司。街道司自设立至嘉祐三年(1058),隶属于三司河渠司,从嘉祐三年(1058)至绍兴十年(1140),街道司隶属于都水监,其后被废除。  相似文献   
4.
赋税倚阁制度始于宋初,应在太宗淳化三年(992年)之前。真宗以后逐步成熟和完善。南宋对其基本沿袭并有所发展。南宋灭亡以后,赋税倚阁制度也随之终结。宋代灾害频繁,倚阁制度在水灾、旱灾、蝗灾、地震及瘟疫等灾害的救助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缓解了灾区百姓的困境,维护了社会的安定,有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保障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不受过多的损失。但是赋税倚阁制度只是灾害时期的权宜之策,不可能消除灾害带来的破坏。灾后如未得到诏令,朝廷仍会催征被倚阁的赋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