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王树旺 《学周刊C版》2010,(7):205-205
2002年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做了明确规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主要组成部分。识字教学和作文教学等都与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有的联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从人的综合语文素养和全面发展来说,阅读能力的获得是极其重要的,我校正在开展的学生个性阅读方面的专题研究。就是旨在研究如何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教师的阅读教学如何让学生获得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3.
“品德与社会”课程担负着促进儿童品德发展的重要任务。我们在品德教育方面所持的基本理念是一种生活德育的理念。笔者认为,道德始终存在于人的整体生活之中,没有脱离生活的道德,人们是为了生活而培养个体的品德,从而改善、提升社会的道德。人的社会性发展是在生活中实现的,社会性发展不能在脱离社会生活的“真空”中实现。同理可证,儿童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也需要一定的成长环境,特别是需要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规定了该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为了充分体现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特征,我们应注重教法创新,让课堂呈现出富有生命活力的精彩来。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规定了该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为了充分体现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特征,我们应注重教法创新,让课堂呈现出富有生命活力的精彩来。一、教法创新,探究思品课教学的新模式1.讲述谈心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后,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谈心式的教学,拉近、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如在教学《诚实守信》一课中,我用亲切的话语与学生交谈,让学生谈谈自己买了假冒伪劣产品之后的心情会怎样。学生回答说:“气愤,今后…  相似文献   
6.
7.
"品德与社会"课程担负着促进儿童品德发展的重要任务。我们在品德教育方面所持的基本理念是一种生活德育的理念。笔者认为,道德始终存在于人的整体生活之中,没有脱离生活的道德,人们是为了生活而培养个体的品德,从而改善、提升社会的道德。人的社会性发展是在生活中实现的,社会性发展不能在脱离社会生活的"真空"中实现。同理可证,儿童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也需要一定的成长环境,特别是需要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8.
王树旺 《文教资料》2009,(28):152-153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系统地向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是培养小学日常行为规范,提高小学生道德素质的载体,也是小学德育的主要阵地。本文作者深入学习新课改理念,提升了认识,创新了教法,进行了教学实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