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政策角度,探析我国中小学心理辅导室装备具有发展与矫治相结合、生理与心理安全相结合、柔性政策特点显著等特征.未来则呈现出装备专业化、等级化、指标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上海作为第八届全运会的东道主,在积极筹办八运会的同时,组团参加了全部28个大项目紧张激烈的角逐,取得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为改革开放中的上海一千三百万人民争了光。 上海共有570名运动员分别参加了28个大项的决赛,共获得金牌42枚,银牌34枚,铜牌32枚,金牌数居47个参赛代表团之首。团体总分2218.5分,也名列第一。上海还有6人17次超11项世界纪录(为非奥运会项目,故不加牌加分),有10人21次超15项亚洲纪录,有12人25次创超18项全国纪录,是上海代表团参加历届全运会成绩最好的一次。  相似文献   
3.
自教育部于2014年3月提出"核心素养"这一重要概念后,核心素养便成为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要素.教育界已普遍展开关于实施"核心素养"的探讨.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尚处于起步阶段,教育部目前只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以下简称《纲要》),还没有制定该学科的课程标准,其核心素养的内涵也没有界定,导致中小学心理核心素养的培育无法具体落实,本文试图弥补该领域的空白,着重阐述中小学心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  相似文献   
4.
1999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02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出台。各省市以此为依据,也纷纷出台结合本省市实际的相关文件。这些文件在教育界和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从政策上确认和强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因此,对其发展特点进行梳理,有助于探明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从而更好地为中小学生的成长服务。  相似文献   
5.
高职高专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的过程中学生出现了道德知行分离的现象,通过分析可采取转变思想道德教育模式、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专业课教学中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深化就业指导工作等方式来解决。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的研究,从理论上建构适应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际需求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结构模型;并根据所得问卷调查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其专业素养的认知.此外,也为培养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适应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以及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7.
从上世纪90年代起,美国开始对体育课程标准进行研究,颁布了体育国家标准.此标准经过修订,已较为完善,并对美国的体育教学起了较为重要的影响.我国的体育课程标准起步较晚,虽已初步形成,并应用于实践当中,但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本文通过对中美体育课程内容标准的对比分析,找出了中美体育课程标准存在的差异,希望能够对中国体育课程内容标准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特点 1.与素质教育关系密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起是素质教育倡导的必然产物.[1]1993年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在这一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是其他各种素质的载体,是一个人整体素质提高的基础.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发展逐步向中小学校转移和渗透.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处在身心变化的心理性断乳期,羞怯是其常常体验到的心理感受,严重的羞怯不仅对其学业成绩带来不利影响,而且影响到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人格的形成。本文将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应用到初中生羞怯的干预研究中,阐述了改善初中生羞怯水平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目标、对象、时间频次、基本思路,并根据实际情况详细设计了改善初中生羞怯水平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相似文献   
10.
环境艺术设计是设计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以构成人类生存空间为目的的设计,本文从审美方面阐述了材料的质感与肌理、光线与色彩等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并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特征进行探讨,进而尝试阐明环境艺术设计内在的意蕴美与整体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