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用粉笔做叶绿体色素分离的实验,在方法上同用滤纸差不多。但粉笔上的色素曲线宛如一幅风景画,能增加学生兴趣,利于课外活动的开展。1.按常规方法制备叶绿体色素溶液。2.将白粉笔放在酒精灯上烘烤干燥后,用火柴  相似文献   
2.
推荐理由:每位基地学员从不同的切入点进行评课,基地主持人以评课观察的方式指出评课中还需注意的几个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程元英 《现代教学》2007,(12):18-19
读完市八中学乐黎辉老师“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一文后,感到乐老师是一位注意在生命科学学科教学中积极开展生命教育的教师。她善于抓住契机进行生命教育,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有针对解剖实验的即时当堂教学,有由此引发的有关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主题教育。其主题教育的方式是通过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进行的。其内容涉及到人类的日常生活方式、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还有“红心鸭蛋”等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4.
初中植物学实验内容较多,因此,所用的材料必须方便易取,实验方法也要简单易行。在实践中摸索了几种观察导管和保证细胞的代用材料,介绍如下。1。用蚕豆茎观察导管拔出一棵盆栽的蚕豆植株,将其根浸在稀释好的红墨水电。至茎杆变红后,取一段长1厘米左右的蚕豆茎,纵剖为二。把其中的一半材料放在两片载玻片间,用手指轻压。然后,去掉一块载玻片,再在放着材料的载玻片上放一块盖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后的导管在低倍镜下清楚可见,也可转高  相似文献   
5.
<正> 一、实验目的 探讨指甲是从哪儿长出来的?是从指根?还是指尖?俗话说:“有力长发,无力长甲”是否真有道理?每个人的指甲生长速度是否一样?指甲生长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实验方法与过程 我们全班52位同学,每人都参与此项实验工作,还先后发动家长、朋友。从学生到离休干部,从2~3岁  相似文献   
6.
自然常识第六册(上海版)《青蛙》这节课是个观察课,其中讲到青蛙的肤色是保护色会随环境而发生一定的变化。小学生因缺乏感性认识一下不容易理解接受。这时,可做一个蛙体变色的小实验来加以说明。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生命价值主要是在课堂上实现的,名师的根基在课堂,名师的舞台在课堂,名师的培养当然要立足课堂。”本着这样的理念,上海市生命科学名师培养基地的主持人程元英老师及其团队带领学员潜心研究课堂,从课堂教学的各个角度,深层次地开展实践与探索,逐步帮助学员形成自身的教学特色.  相似文献   
8.
根据上海市新课程教材改革的精神,我校在预备年级开设了生物学活动课,以预备(4)班为实验班,从1992年12月至1994年2月,每周2课时,进行了为时一年半的试点。生物学活动课不受固定教科书内容限制,通过“教、学、做”合一的方法,使学生手脑并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创造意识和实用意识,在活动中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充分发展个性,并将能力迁移到其他学科上去,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设计生物学活动课时,努力做到融兴趣性、实践性、探索性、创造性、延伸性、操作性于一体。现对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定作如下阐述。  相似文献   
9.
三维目标的提出很有价值,但不能生搬硬套,且应注意其三个维度的目标存在着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的差异。 周震和:二期课改把课程教育目标定位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上,这是对教育目标的革新和创造。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必须予以落实。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要一一对应地列出这三个维度的目标,并在每一个维度之下再列出若干小的目标。这样设计出来的目标不一定适切。所以,我一直是提倡教学目标少而精的。宁可少一点,清晰一点,落实的效度高一点,也不要把三个维度生搬硬套进来。  相似文献   
10.
推荐理由:每位基地学员从不同的切入点进行评课,基地主持人以评课观察的方式指出评课中还需注意的几个问题。评课目标通过观课评课,探讨在上海二期课改背景下该如何上好生命科学新课程。具体有以下几个评课角度:①这堂课的教学三维目标制订是否恰当,能否体现二期课改的理念?②这堂的教学策略是否得当,是否体现了生命科学的学科特色,有何优点和缺点?③这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学生是否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④这堂课教学中的关键事件有哪些值得学习或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