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教育   2篇
  20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民间文学历史悠久,承载着丰厚的传统文化内涵,为后世作家创作和改编文学提供了大量经典素材。具备启蒙和教育意义的民间文学与儿童文学在产生方式上有渊源联系,民间童话、文学童话与早期神话思维一脉相承。民间故事的儿童文学化改编具有先天优势,民间故事富于幻想、浅显易懂、寓教于乐的特点,迎合了儿童好奇的天性,适应儿童智力和思维发展的状况,能够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改编也是一种创意写作,儿童文学作家改编民间故事不仅要尽力展现中华文化的绚丽多彩,延续民间故事自己的生命,更需要确立儿童读者意识,与儿童平等地沟通交流;做到审美与教育并重,体现儿童文学的爱、美、善;注意筛选与鉴别,为民间故事注入新型、健康、全面的价值观,真正实现儿童文学的现代化改编。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树木精怪的形象经历了木神句芒、动物形树精、人形树精的演变,并在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受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句芒的多重神格互相勾连,它既是春神,也兼具东方神、木神的职能。魏晋时期动物形树木精怪大量出现,以青牛最具代表性。青牛与树木互化,与二者的五行属性息息相关。唐宋以后人形树精逐渐成为主流,在外形、思维和情感等方面向人靠拢,树木精怪吟诗作赋的故事屡见不鲜,这其实是文人展露才华、抒发情志的曲折反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