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水泥厂的干、湿法回转窑使用静电尘器过程中出现的内部构件腐蚀、绝缘爬电、极线脱落等问题,作了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DMF、丙酮、二氯甲烷和丙酮/二氯甲烷为溶剂,通过静电纺丝方法制备PCL亚微米纤维.通过SEM观察纤维形貌及其孔径大小,通过N2吸附一脱附曲线计算纤维的比表面积,通过拉伸实验测试纤维的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以单-DMF、丙酮为溶剂制备得到表面光滑无孔亚微米纤维.而以二氯甲烷为溶剂无法制备连续的纤维.以丙酮/二氯甲烷为溶剂制备得到直径为0.86±0.14/μm、孔径大小为65.0±17.5nm,比表面积为21.15m2/g的亚微米纤维.相比较无孔纤维,多孔PCL亚微米纤维的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略有下降,而断裂伸长率有所增加,主要是因为拉伸过程中,多孔纤维发生一定程度的收缩.PCL亚微米纤维表面的多孔结构有利于细胞的黏附与生长,因而有望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3.
加强课程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技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寄林 《南平师专学报》2006,25(2):115-116,109
根据环境工程专业(大专)的培养方案,对《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进行重构,改善教学条件、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更新实践教学手段,实现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相似文献   
4.
本针对我国木材工业粉尘治理技术单一,利用率不高的现状,以木材工业中较具代表性的刨花板生产线为例,研究粉尘综合治理与利用技术,旨在提高粉尘的综合利用水平,尽可能减少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相似文献   
5.
以普通絮状活性污泥为种泥,分别采用葡萄糖和乙酸钠为碳源的模拟污水.在特定的有机负荷、沉淀时间、排水比、上升流速、曝气方式和曝气量等条件下,在小试规模 SBR 反应器内成功培养出小区污水处理用的好氧颗粒污泥。该好氧颗粒污泥对于小区生活污水 CODα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6.4%和87.8%。  相似文献   
6.
使用80%乙醇溶液和超声波辅助法相结合提取桂花中黄酮,并测定不同剂量的桂花黄酮在体外对亚硝酸钠的清除率.实验结果表明:桂花黄酮的提取率可达12.75%,且提取物中黄酮的含量为16.02%.桂花黄酮的剂量从0.1mg增加到2.0mg,对亚硝酸钠的清除率从7.27%增加到81.12%.然而进一步增加桂花黄酮的剂量从2.0mg到4.0mg,亚硝酸钠的清除率只由81.12%增加到88.38%.桂花黄酮的使用剂量与亚硝酸钠的清除率基本上呈现对数关系.3.0mg的桂花黄酮与0.25mg的Vc对亚硝酸钠的清除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7.
以有机钛源钛酸四丁酯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 TiO2/蒙脱石复合光催化剂,通过考察催化剂量、光照时间、光照面积、PH 值的等因素对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垃圾渗滤液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量为1.0g/100mL 渗滤液、光照时间3h、PH 为4光催化效果较好,且光照面积对去除率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实验表明,采用零价铁法工艺,利用金工下脚铁屑处理露天垃圾倾倒场垃圾渗滤液,可在有效消除渗滤液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和毒害重金属的同时,提高其可生化性,减少CODcr、色度、氨氮、总磷等污染物的含量,降低其进一步净化处理的负荷。经正交试验优化得实验条件下适宜的处理条件是pH值4.0,反应时间10h,铁屑投加量120g。处理效果为总磷去除率98.0%、色度降低率96.0%、COD去除率71-3%、氨氮去除率为1414%。  相似文献   
9.
藻菌共生系统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藻类可用于污水处理去除污水中的氮磷营养及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利用藻菌共生处理污水的工艺包括传统稳定塘、高效率藻类塘(HRAP)、“活性藻”工艺和固定化藻菌共生处理系统等。国内外对藻菌共生处理污水进行了大量实验室和试验性研究应用。本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利用藻菌共生处理城市污水的研究应用状况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本介绍了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和影响因素以及在酯化反应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