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新中国初期和新时期之初,中国文艺界先后发生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悲剧的两次论争,虽间隔较久,精神却一脉相承,都是为厘清社会主义制度与悲剧的关系.这固然与中国现代悲剧观念发展不成熟相关,但亦是彼一阶段中国文学隶属于政治、为政治服务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湖湘文化研究堪称近年地域文化研究的一个典范.在湖湘文化研究日益深入的今天,研究湖湘哲学与历史的学术著作不断涌现,近代湖湘文学研究则相对薄弱.孙海洋<湖南近代文学史>是湖南近代文学研究开创性的论著,刘再华<近代经学与文学>对湖南文学的论述亦颇多新见.但对于湖南近代诗歌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则当以萧晓阳<湖湘诗派研究>为胜.  相似文献   
3.
日前,前来哈工大校园招聘的企业张旗结彩,纷纷推出以各自企业冠名的活动,"擂台"式的展示层出不穷.12月末,中国海外集团的校园公益活动正搞得轰轰烈烈,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招聘会又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纵观各家企业的招聘情况,"哈工大国防科工委招聘会"对于以培养航天科技人才为主的哈工大人来说,尤其有必要作一次思考.  相似文献   
4.
宝革津津有味地吃着手听“糖果”,妈妈吓得失声大叫:  相似文献   
5.
《日出》常与《雷雨》、《原野》一起被看作是曹禺的悲剧三部曲,此看法失于表面。从对曹禺的悲剧观念、《日出》的创作意图和文本的具体解读并细加分析,会发现《日出》并未延续《雷雨》的悲剧追求,而是发生了从个体到社会的现实转向,转向并非偶然,而是艺术创新、情绪驱动和舆论导向等多重因素相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马恩悲剧理论在2的理解和运用,在形成中国现实主义社会悲剧观的同时,也使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发展走进一元化的困境.思想解放中的论争与重读,是马恩悲剧理论在中国的新生,同时也重新开启了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多元化发展态势,并最终带来了马恩悲剧理论的接受飞跃.  相似文献   
7.
“网络文学”的探索与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影视网络日益占据人们文化生活的新媒体时代,文学研究和文学理论存在的必要性不断受到质疑和挑战;除师范院校和有意深造者外,大部分学生今后不会从事文学教学和研究。为什么要学习文学理论,不少学生甚至教师都存有困惑。实际上,文学研究任何时代都是人文学术和文化传承的核心,文论知识则是追求高雅审美趣味的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人文修养。如何使文学理论的讲授变部分有用为全体有用,变忍受教学为享受教学,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国家级"精品课程《文学理论》建设团队对此作了深入的思考和积极的探索。这里刊发的一组笔谈,从多个角度论析新媒体时代《文学理论》教学的使命与策略,对高校文学理论教学和研究很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8.
从《雷雨》看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禺的<雷雨>是中国引进西方悲剧观念后在中西文化的冲突融合中产生的经典作品,为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生成提供了一种可能:和实生物.它对中国古典悲情戏和西方悲剧吸纳、改造,进而生成,形成了一种自成一格的"新物"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悲剧精神的核心在于反抗,本质上是人的本能欲望和生命力的高扬.反抗的心理驱动力表现为生本能、死本能和超越本能,其中生本能又分为自我保存本能和爱欲本能.中国的古典悲剧精神既符合这几种本能,同时又体现了本民族独有的历史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0.
论郭沫若史剧的悲剧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沫若1940年代的历史悲剧,是一种以历史为依托,社会为标的历史与现实同构的社会-历史悲剧,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和政治色彩,但对伦理层面上道德英雄的人格创造,使之进入到对理想的人性世界的建构,不仅在现实的政治意义之外焕发出动人的美学意义,也将中国现代悲剧中的现实主流推向高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