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根据学校发展定位,按照“确定培养目标—探索能力素质主线—构建知识能力体系—制定培养方案—整合课程—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实施教学改革—检验培养目标—不断调整各培养环节”的系统工程思想,探索和实践了以工程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的自动化专业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在我校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中已实施...  相似文献   
2.
3.
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思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科专业如何转变教育模式以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目前中国由制造业大国转为制造业强国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选用自动化专业为工程教育的研究对象,遵循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理念,并将该理念贯穿在专业学习的全过程,运用卓越计划教育模式对该专业的教与学进行探讨和实践,提出一条新的工程教育模式,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独立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方面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构建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宏观模型,对于全面理解实施"卓越计划"的本质内涵及实施方略具有重要作用。课程整合、教学方法和校企合作三者互相支撑,综合实施,是"卓越计划"的核心内容。完善"卓越计划"的评价体系,是实现"卓越计划"目标任务的重要保障。实施"卓越计划"这样一项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系统性工程,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反馈机制,才能使其良性发展,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5.
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以能力素质模块为主线构建工程教育的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结构,为每个能力模块构建系列课程是实现能力素质培养的关键。设置了电学基础系列课、计算机软件编程及硬件技术系列课、控制理论系列课和计算机过程控制工程系列课。专业课群的设置综合考虑了学校与企业培养阶段的衔接。改革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将各类实践、科创、实习、毕业设计或论文等环节融入专业教育,提高实践课程量。通过跨学科课程的设计和创新项目,培养学生跨学科团队合作能力。建立了课程责任教授负责的系列课建设规范,每门课程在课程体系结构中的目标定位明确,实现了体系中课程的教学大纲从知识大纲向能力大纲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基于实现矩阵的课程体系及课程教学改革控制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设计、整合和实现问题,将培养目标、实现方式和实施效果统一定义在实现矩阵中,对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定义一级实现矩阵,对课程教学改革定义二级实现矩阵,以实现矩阵为系统变量,构建了基于实现矩阵的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控制模型,建立了课程体系、课程教学改革定量和定性分析理论框架。模型从社会需求的能力目标出发,探索专业能力知识体系,实施能力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了一套围绕能力培养目标、能有效落实专业培养标准的、操作性强的课程体系及课程教学改革设计、整合和实现方法。该模型在我校自动化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施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中,进行了实际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