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女娲形象充满着语言和思想的张力,具有复杂意蕴。《补天》作为鲁迅《故事新编》中的第一篇,是他首次对传统文化中英雄形象进行重构的尝试。作品中的女娲形象,展现了可爱、善良、牺牲精神,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人性的追求。但是,与她创造出的人类形象相比,作品又鲜明揭示了那些残暴、贪婪与自私的“丑恶”人性。女娲的美好与人性中的丑恶,形成了鲜明对比,蕴含着作者对美好品质的赞美与对丑恶品质的批判。《补天》呈现的矛盾人物形象,恰是鲁迅当时人生经历和心境的体现,折射了当时社会现实,反映了作家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洞察和细心剖示。  相似文献   
2.
论“打通”     
钱钟书所拈学术研究之“打通”,近来学界已耳熟能详,然而,何为“打通”,一般只看到学科领域、古今变迁、中西交汇等知识体系上的打通,本文则提出更重要的是在于研究者与对象之间在知、情、意上的贯通,这种贯通要求研究者具备一种内省,具备对人生的关心,具备对生存境遇的丰富体验,如此,方可使人文学术研究通达于人生大道。  相似文献   
3.
"吃"除拥有耳熟能详的字面义之外,还获得了与字面义相去甚远的其他语义用法。这些语义用法的形成顺应了历史与文化的发展规律,是隐藏中华民族文化内蕴的"语言"化石。文章分析"吃"的语义特征,探讨"吃"形成多样用法的文化诱因,体会"吃"的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4.
对于"国民劣根性"的批判是鲁迅先生毕生最重要的贡献,其中,"精神胜利法"随着"阿Q"形象而家喻户晓.然而,所谓"国民性"问题,并不仅仅是一个"精神胜利法"所能概括的,鲁迅先生还在各个方向就此作了深刻的探究和剖析,对"看客"人格的批判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看客"人格的核心是"看戏的虚无党",通过"看"这一活动,看众不断地拒绝和解构"崇高",于是,悲剧和正剧在"看"中被转化成了滑稽剧."看客"的心理是残酷的鉴赏、无聊的起哄、敌视的嘲笑与幸灾乐祸."看客"其实是"吃人的同时被人吃".为了使"看客"们"无戏可看",鲁迅进行了不懈的奋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