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思想上进行了拨乱反正,工作上实现了重点转移,提出了在本世纪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方针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使我国开始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落后走向振兴。政治、经济的重大变化,必然引起人们思想意向、道德观念、生活方式发生新的变化。这给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带来了一些新的特点。为了使思想品德教育更有针对性,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需要,有必要探讨新时期青少年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2.
教育学生要讲究时间、地点、条件,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心态。德育过程中只有针对并善于调控学生的心态,才能取得好的德育效果。为此,要探讨学生心态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它对德育实施的影响和要求。一、学生心态分析心态是主体对外部刺激、情景及自身生理、心理进行心理反应的动态。心态较明显地表现为某种情绪状态和心理倾向。它有时反映出一个人的态度。态度是对特定事物、观念或人的反应的意识、行为倾向系统。心态和态度不全相同,它还包括对内外刺激作  相似文献   
3.
思想品德特点与品德测评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评定学生思想品德和德育效果,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难点,也是德育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课题。本文仅就思想品德的特点、结构来探讨提高品德测评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一、品德的特点及其可测度 品德能不能测,如何测,要从个体品德及其心理特点来认识。思想品德是指一个人按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原则、法制和道德规范的要求所表现出的对国家。集体、他人、事业及自己的经常而稳定的主观态度和引为习惯的特征和倾向的总和。这就是说,思想品德既有对社会的政治、法制、道德和世界、人生、自我的观点、信念、情感、意向等内部意识;又有表现在对国家、集体、他人、事业(劳动)和自己的经常而稳定的外部行为。因而,思想品德既有客观性,又有内隐性。所谓客观性,一是指个人品德源于社会意识和客观需要,即源于客观存在,它是个体对一定社会意识的内化。二是已经个体化的社会意识,总要外化出来,表现为现实的行为,作用于社会生活。所谓主观性是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