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一、概念及其内涵1.作为一项教育原则,因材施教旨在要求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既要适合学生的一般发展水平,也要照顾学生的个人特点,促使学生全体和个体的才能都得到高效率的发展.古今中外的教学,都印证了因材施教原则的巨大育人功效.贯彻该原则的主要  相似文献   
2.
一、缘起随着我国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的正式出炉,选修课这种作为大学特有的课程设置门类也正式被列入到高中语文课程布局中来。在《新课标》中,选修课程设计了五个系列,即“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在我看来,选修课程的设计,不仅对语文教师旧有的专业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为语文执教者提供了尽情挥洒才情的广阔舞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谁先适应《新课标》,谁终将立于未来语文教学改革的潮头浪尖。在我校课堂教学质量月活…  相似文献   
3.
意境是散文美的灵魂,散文作品意境浓郁、思想深邃、情感真挚,是学生审美素质培养最好的文本。  相似文献   
4.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的这首《咏梅》是咏物诗中的名篇,诗人表面是写自然界的梅花不畏严寒,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实际上是赞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独具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其通的地方。梅花这一意象寄托了诗人的情感。寄托即寄意于物,托物言志。  相似文献   
5.
胡咏 《贵州教育》2005,(4):18-19
调查表明,中学生在考试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心理 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考试怯场。何为考试怯 场?其表现是:考前睡不好觉,忐忑不安,一听到考 试就紧张恐惧,一进入考场就心慌意乱,注意分散, 思维混乱,记忆出现困难,平常记得很熟的知识无论 如何也想不起,平常易做的题也做不来,急得面红耳 赤,满头大汗,捶头跺脚,而心里越急,就越是想不起 做不来,做不来又使自己更着急。如此反复形成恶性 循环。心理学家把这种因临场而产生的焦虑造成回 忆障碍的现象叫做怯场。 如果怯场现象得不到及时的调节和矫正,形成了 动力定型;则可能望考生畏,逢考必…  相似文献   
6.
《战国策》的思想价值,在于它反映了战国时代“士”阶层的崛起;“士贵耳,王者不贵”的声音,反映出士人精神的张扬。众多策士奔走于诸侯之间,纵横捭阖,令“所在国重,所去国轻”。本文拟从策士进言艺术的三个彼此独立且又相互掣肘的方面,即从思维支撑、内容建构、目标指向三方面阐发,以期有规律地解读《战国策》中有关策士的相关篇章,其中包括《苏秦始将连横》(以下简称《苏》文)、《庄辛说楚王》(以下简称《庄》文)、《冯谖客孟尝君》(以下简称《冯》文)、《鲁仲连义不帝秦》(以下简称《鲁》文)。一、因果推理:论辩的思维支撑《战国策》中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