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序浅谈     
“语序”,是指词语在句中的先后次序。汉语的语序,从历史上看,“文言”和“现代汉语”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也有不同的地方。“文言”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这是语序的一种历史变化。一、文言和现代汉语“语序”的相同点文言语句的基本成分和现代汉语一样,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类。  相似文献   
2.
朦胧美     
朦胧美,大体是一种隐约飘渺、寓意难定的美,也叫模糊美。朦胧美是一种美的类型。在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到处可见:或淡云笼月,月色迷蒙;或雾罩黄山,雨湿桂林;或洞庭湖上渺茫的帆影,松花江畔雪中的树挂,乃至轻纱飘拂的舞女,无不笼罩着朦胧美的迷人光晕。关于诗歌的膝胧美,可从两个方面来领会。一、境界的模糊性,不确定性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其“绿”字从逻辑的角度看,是模糊的,也是唐突的。假如在“绿”的位置上换个“到”字,就变得明晰且合理了,但诗味却因此逊色。诗歌历来把意境作为追求的一个极地。而意境的美学价值则通常取决于“情与景浑”的艺术概  相似文献   
3.
“隐”与“显”,是我国古代诗文美学评析的一对范畴,二者在一首诗或一篇文章中,如能结合得体,那就尤为美了。刘勰在《文心雕龙·隐秀》篇里讲过:“隐也者,文外之重旨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绝为巧。”其意是:含蓄指言外有另一层的深意,警策指篇中独特峭拔语句。含蓄以有繁富的深意为工,警策以有卓绝的新意为巧。“隐”和“秀”是两个相对的名词。“秀”在这里与“显”同意。说得通俗一点,“显”就是诗文形象的鲜明之美,“隐”就是诗文形象的朦胧(模糊)之美。  相似文献   
4.
李绅的诗,语言质朴,通俗明白,但无单调浅薄之弊,使人常读常新。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特别提到“李二十新歌行”,对他的一些“为时”“为事”而作的诗篇十分推崇。《锄禾》(人教版五年制二册第35课)一诗也是范例。其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已成为千百年来家喻户晓的格言。这首诗一开始就从形象描绘入手。一、二句描述了农民的辛苦。“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是  相似文献   
5.
“隐”与“显”,是我国古代诗文美学评析的一对范畴,二者在一首诗或一篇文章中,如能结合得体,那就更美了。刘勰在《文心雕龙·隐秀》篇里讲过:“隐也者,文外之重旨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绝为巧。”其意是:含蓄指言外有另一层的深意,警策指篇中独特峭拔语句。含蓄以有繁富的深意为工,警策以有卓绝的新意为巧。“隐”和“秀”是两个相对的名词。“秀”在这里与“显”同意。说得通俗一点,“显”就是诗文形象的鲜明之美,“隐”就是诗文形象的朦胧(模糊)之美。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取材于西湖由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纯然的记梦诗,绝无想象或虚构的成分。又有人说:《梦游天姥吟留别》所描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虚托,但无论是否虚托,梦游就更适于超脱现实,更便于发挥他的想象和夸张的才能了。笔者认为第二种说法比较客观。“诗言志”。“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所以说《梦游天姥吟留别》乃一首纯然的记梦诗,是不确的。  相似文献   
7.
高尔基说:“艺术的目的是夸张美好的东西,使它更美好;夸大坏的,……使它引起厌恶,激发人的决心,来消灭那……生活中可耻的卑鄙龌龊。”由此观之:艺术美,不仅产生于真实反映生活美、美化了应该美化的生活美,而且也产生于真实反映生活丑、丑化了应该丑化的生活丑。  相似文献   
8.
由于人们在思维过程中探索的方向不同,可将思维分成“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两种类型。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合理地运用这两种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我教《桃花源记》一课为例:先发给学生有关时代背景和作者简介资料,着重了解陶渊明是出生、成长在晋宋易代、统治者与人民的矛盾异常尖锐的年代。他从少年时起就饱经战乱纷扰,对现实社会深感不滿。年轻时也做过几次小官,自四十一岁起,就不愿与统治者合作,“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坚决辞官归田,一直过着躬耕隐居的生活。但他并沒有  相似文献   
9.
《暮江吟》这首诗大约写于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感于朝官的腐败,自求外任。这首诗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心情,给人一种艺术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的文论和画论里,美有“阴柔”与“阳刚“之别。所谓“阴柔美”,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优美”。当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称“优美”为“秀美”。它是美的一种最常见的形态,在文艺作品中有多种表现:俊秀潇洒的人物,风景秀丽的山川,缠绵悱恻的爱情,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歌声……优美给欣赏者以柔和渝快之感。《荷花淀》的开头,作家只寥寥数笔,就在我们眼前展开了一幅饱含着诗情画意的月下水乡人物风景图: 水生嫂月夜编席。气温,“凉爽得很”;院子,“干净得很”。两个形补结构,形成对偶、反复,描写环境宜人。“苇眉子湿润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