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科学研究   2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玉洁 《时代教育》2014,(11):236-237
任务导向教学旨在通过"任务"实现"能力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有突出的优势。针对德国ebay网后台管理这一新兴的德语专业岗位群,笔者开发了任务导向的商务德语教学模块。本文介绍了此教学模块设计的理论基础、设计理念和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当代女性知识分子叶紫的婚姻生活为载体,融合中国当代生活中的种种时代因素,从近40年的政治与社会的历史变迁中,展开一个知识女性叶紫追求生命和生存尊严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女性的特别关注和敏锐的把握,展现都市女性困惑及对生活、事业、爱情、婚姻的思索.  相似文献   
3.
《秋思》是一篇象征意味深长的"寓言".白先勇运用象征和隐喻、意识流写作技巧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使小说超越了具体的故事情节,超越台湾,成为人类命运的寓言,揭示了人类自身和历史衰败灭亡的必然的悲剧命运以及对这种悲剧的束手无策、无可奈何.  相似文献   
4.
随着儿童视角研究日趋丰富,儿童视角被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的反省和自觉认识相继出现。基于方法自觉意识的管窥,呈现出儿童视角的角色定位不准、研究起点模糊不清、研究价值取向不明等基本问题。故需从哲学层面回应“作为方法的儿童视角”的应然逻辑:本体论层面主张回归儿童的生命样态;认识论层面超越现有研究的窠臼;价值观层面关照儿童视角研究。以期使扩大认识的维度,进一步促进实践的规范,为儿童主体性地位的崛起奠定基础,丰富儿童研究的知识图景,激发实践中的行动智慧。  相似文献   
5.
《永远的尹雪艳》是以揭示命运为主旨,具有现代寓言的外壳,蒸腾着浓烈的象征意义的小说。作者白先勇通过对处于时空和命运交叉作用下人的生存状态深度的把握和艺术的表现,显露了“欲望”和“命运”永远是人类无法摆脱掉的精神枷锁,折射出了白先勇对自己、同类、人类的理解和顿悟,表现出一种博大的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6.
正2月22日晴她今年10岁,中等个子,不胖不瘦,鹅蛋形的脸,浓浓的眉毛,一双明亮的大眼睛,还梳着长长的马尾辫。我和她面对面站在一起,就像照镜子似的,一摸一样。她就是我的同学胡玉洁。上一年级的时候,我们被分在了一个班上,直到现在,我们还在一个班。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起补习作文,一起上课……整天形影不离。一天下午放学后,晚霞照在大地上,到处金光闪闪。老师领着我们走到学校门口,同学们陆续被家长接回家了,校门口只剩下了  相似文献   
7.
胡玉洁 《考试周刊》2013,(15):91-92
本文以我国近几年口译教学取得的显著成果为出发点,通过对口译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目标、教材和师资技能的差异进行比较,得出我们要从口译教学中吸取一些理论和实践经验,找到一种适合符合中国国情的英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从进化论入手,提出儿童的科学基因与生俱来。指出探究是满足儿童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珍贵的好奇心至关重要;探究是学生获得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亲身探究获得的知识是儿童自己建构起来的,是儿童真正理解、真正相信的,是真正属于儿童的;探究过程本身可以使儿童的思维受到最好的锻炼,不仅有利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而且是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培养的主要途径;探究过程中需要学生们合作、解释和各种协调一致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小说讲述了三姓村人如何对抗死亡的悲壮故事,"日光流年"既是时间的意象,也是一次直面死亡的宣言.阎连科通过对死亡的极致化表达和苦难叙事,把三姓村人的死变成了一个寓意深刻的话语,也变成了一个值得探究的精神事件.通过对司马蓝等悲壮人物的描写,表现了人们对命运的抗争和生存的渴望.阎连科是一个擅长宏大叙事的负有责任感的严肃作家.从<日光流年>、<年月日>再到<受活>,"阎连科的写作一直保持着对农民处境的深切关注和思考",阎连科的作品以广大的农村为时代背景,以下层人民的视角,审慎关注这一弱势群体的内心和生活.以一系列夸张的、近似荒诞的情节深度刻画主题.阎连科叙事中的极度叙事和苦难叙事书写这个时代 "主要的真实"开辟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听力学习是认知活动和情感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外语教学以学生为本,就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本文从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出发,通过对五年制英语专业大专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并结合英语听力课堂教学实际,分析了学习动机、态度、自信心和焦虑等情感因素对听力学习产生的影响,以求从情感教育方面对英语听力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