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达到自我、人我、物我的高度和谐,实现心态、世态、生态的相对平衡,既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社会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一般说来,任何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伦理支持系统。由畸形社会、不确定的社会到和谐社会,是社会形态的跃迁。这一跃迁要求我们的伦理观也必须实现有决定意义的和谐转向——由单向伦理和双向不对称伦理到双向和谐伦理的升级,以便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伦理支持。和谐伦理是人类伦理智慧不断升华的结果,因而能够成为和谐社会的伦理支撑,甚至和谐伦理本身就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济南,作为孔孟之乡、齐鲁大地的首府,有着悠久的诚信历史和丰厚的诚信资源。守望诚信,使济南文明拥有了相对和谐的人文生态。但是,自20世纪末期开始,诚信在我市遭遇了空前的尴尬。上至政府层面的诚信,中至银行和企业等系统的诚信,下至个人诚信,都程度不同地出现了诚信危机。诚信危机又导致了人文生态的失衡,增加了交易成本。如果以诚信度划分社会类型,那么,可将社会分为高诚信度社会、中诚信度社会和低诚信度社会。与此相适应的三种发展状态是和谐发展、模糊发展和畸形发展。这就是我的以诚信度为标准的社会运行和发展类型的划分理论。回归诚信,是济南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相应的教育理念及实践的支撑,而生态教育将生态的理念融入教育,增强了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和深度。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高等教育就需要建立多维的生态教育体系,开展生态教育,为生态文明建设培养合格的生态型人才。目前我国高校的生态教育与世界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诸多因素制约着生态教育的深入开展,需要社会多层面、多维度的协调与合作。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源竞争力是基于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在有效的运行机制配合下,整合人力资源素质而形成的特有的能力。信息时代,知识是企业的战略资产,企业是一种知识整合系统或是创造、传递和运用知识的组织。作为知识和技能“承栽者”的人力资源,代表了企业所拥有的专门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总和。因而.人力资源竞争力的强弱关系着企业的兴衰成败。本文从企业人力资源竞争力系统因素的构成和特征入手,系统探讨了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对提升企业竞争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和谐与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素有“贵和”思想,崇尚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谐理念表达了人们对中庸、适度、匀称、对称和协调的期盼。不同事物内在与外在关系的和谐既是系统和要素存在和发展的最佳状态,也是事物发展的最佳途径。和谐哲学认为,天地万物、社会人生的最佳状态就是和谐。文明不是一个无休止的征服过程,而是对和谐的不懈追求和不断实现过程。可见,作为中国文化精髓的和谐是真善美的至高境界,真善美的本质就是和谐。和谐之真、和谐之善与和谐之美是和谐的三种雏度;求和谐之真、倡和谐之善、达和谐之美则是弘扬和再造民族精神的永恒主题。在新世纪奏响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旋律——和谐,是弘扬和再造中华民族精神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7.
我的和谐伦理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我与刘宗贤、刘长明两位教授合作的《和谐伦理学宣言》发表后,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褒贬不一。作为一种新伦理观,和谐伦理当然是也仅仅是伦理学链条上一个发展的环节,自有其不完善之处。为了使这一新的伦理观更加完善,有必要再作如下说明:人类与非人类都有其特定的价值——万有价值定律是和谐伦理观的价值论基础,因而,都有以其特定方式存在的权利;人类的自私与冷漠是地球生态系统失衡之源;“三者”——仁者、智者和贤者,只是一种爱心大写意;“三爱”——爱人、爱生兼爱万物,是有差等的爱;和谐伦理内涵着和谐之善与和谐之美;使非生物生物化,使生物人格化,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和谐伦理学不是一般地反对科学技术,而是反对科学技术的滥用;能者多劳,在维持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中,人类应担负起更大的责任;和谐伦理学固然相对超前,但她代表了伦理学发展的方向,是实实在在的伦理学指归,而不是伦理乌托邦。  相似文献   
8.
以个人身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为特征的和谐社会不仅对传统的发展观提出了严峻挑战,而且将从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方面对人类产生深刻的影响。和谐社会与其说是对发展理念的挑战,倒不如说是对人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挑战。社会要和谐发展,作为发展主体的人首先必须是和谐发展的。人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主体,是和谐发展实践活动的核心,离开人自身的和谐发展,和谐社会就失去了起始源泉、根本动力和目标指归。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宝梅 《教育艺术》2005,(8):8-8,13
中共中央在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从而唱响了回归和谐的主旋律。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家园,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从陶渊明构想的“桃花源”到康有为提出的“大同世界”;从托马斯·莫尔描绘的“乌托邦”到欧文憧憬的“新和谐公社”,都表明了古今中外人们对这一理想的强烈向往。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的历史性转型,必须大力开展有效的和谐教育,建立起全民终身的和谐教育体系。一、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教育先行所谓和谐教育,就是由于实现了教育内部和外部…  相似文献   
10.
在高等学校中开设思想品德课即德育课,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结果,是我国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保证。实践表明:思想品德课的开设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大学生的理想和信念、加强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今天的德育课教学同形势的发展和中央的要求相比较还有相当的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