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高校必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新探索,是由原来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两门旧课程合并而成的一门新课程。马克思主义实践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构筑了这门新课程设置的哲学基础。深入地探索和把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哲学基础,是学习和掌握这门新课程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
强制采样是一种独立的强制性侦查措施.该制度在有效打击犯罪的同时,也对公民的基本人权进行了直接的侵犯.应当从确立强制采样的比例性原则、确定强制采样的权力配置、规范强制采样的对象、确立强制采样的程序性制裁机制等四方面完善该制度.  相似文献   
3.
检调对接机制尚处于探索、试点阶段,批捕环节适用检调对接具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检调对接与刑事和解不同在案件范围并不相同,批捕环节检调对接本质上是解决刑事附带民事赔偿问题.应结合批捕环节的特殊性,合理构建批捕环节检调对接程序.  相似文献   
4.
面对高职校园犯罪形势的日益严峻,高职校园安保工作不仅要从物质手段的完善入手,而且必须重视大学生心理对犯罪预防的作用。从心理角度开展犯罪防控的首要前提是摸清大学生犯罪的基本情况,找出现代大学生,特别是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这种方式和物质技术上的安保措施相配合,可以更有效的维护新时期高职校园环境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起诉便宜主义的体现,它能够节约司法资源、促进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改造、实现特殊预防。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该制度得到了众多基层检察机关的认同,并进行了有益尝试。鉴于未成年人身份的特殊性和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本身的价值,从保护未成年人、合理配置司法资源的角度出发,结合司法实践中的经验以及出现的一些问题,2012年3月14日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对该制度进行了规定。然而,这些规定有其不合理之处,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行政管理的含义出发,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比了长江职业学院改革前后的有关数据,提出了创新高职院校行政管理运行机制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民事调解、刑事和解和检调对接机制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化解批捕阶段的社会矛盾,但刑事和解的适用因缺乏法律依据、操作方式不一等因素尚存较大争议;检调对接这一依托人民调解委员会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在批捕阶段缺乏适用基础。为促进批捕阶段社会矛盾合法、有效的化解,应当充分适用民事调解这一矛盾化解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