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
认知语言学认为,意象图式对揭示语言运作本质有重要意义.词汇的延伸多来源于意象图式及变体,意象图式为由抽象到具体的隐喻映射提供了依据和途径.文章以意象图式为支点,从意象图式的形成基础、结构组成及特点出发,对"就"的中心图式和图式变体及"就"的隐喻表达和意象图式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探讨"就"的空间意义和空间概念隐喻,分析副词"就"意象图式及其变体在其词义延伸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前人关于"就"的义项的"合"的问题的基础上,文章通过研究总结出"就"的三个句式:1.(X1)+就+X2+(了2),"就"取"较快衔接"义,"就"不重读.2."(X1)+就+X2","就"一般是"限制"义,重读,或和其所"限制"的X2一起重读.3."X+就+X"."就"义有双重性:"较快衔接"义和"限制"义."X+就+X"是一个紧缩式复句,前X相当于一个条件小句,"就""衔接"并"强调"后X的重复出现.进而得出"就"有两个核心义:"较快衔接"义和"限制"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修辞的角度找出“怒”范畴词列,分析“怒”范畴词列的身体隐喻机制,日常经验形成“怒”的意象图式,进而投射具体域结构,通过隐喻形成抽象概念。“怒”的意象图式和身体隐喻的奉质,成为“怒”范畴的认知纵向和横向上的最佳点。“怒”的意义来源于对事物的认识及对其范畴化的能力。通过对身体隐喻构筑“怒”范畴词列的描写,进一步探讨了隐喻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分类、替换等分布分析的方法,从语义、语用两个平面,分析连词“以至”“以致”和“甚至”的共性和个性差异,并在此基础上从认知的角度分析差异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同属于汉字文化圈的日本留学生对汉字的依赖性强,往往以汉字词素揣测词义,在促进学习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初中级水平的学生的构词能力并探求偏误情况。偏误分析和教学建议着重从汉字词及汉语词素性质、词素搭配等方面探讨。  相似文献   
6.
关于副词"就"义项的"分"的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有关字、词典及文章中有关副词“就”的义项划分的不足之处的基础上,文章用所提出的核心义“较快衔接”、“限制”同《现代汉语八百词》、《现代汉语词典》等中的义项和释义进行对比分析,论证了副词“就”的核心义的合理性,并提出了自己的语义划分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