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读《非智力因素理论果真漏洞百出、悖于心理事实吗?》想到的几点─—再评非智力因素理论周作云,吴天武,蒋崇才燕国材同志发表了一篇题为《非智力因素理论果真漏洞百出、悖于心理事实吗?》的文章(《江西教育科研》1993年第四期。简称“燕文”。以下引文未注明出处...  相似文献   
2.
目前有一种新的教育理论——非智力因素理论(下简称“新理论”)。这一理论提出的目的,据说是:“非智力因素理论认为,在学校教育中引入非智力因素,其目的就在于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学校教育中的主体究竟是谁?对于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争论不休。有些同志主张‘双主体’论,即认为学生是主体,教师也是主体,而且这两个主体还可以轮流‘执政’,是谓‘轮流主体’论。……学生是学校教育中的唯一主体,‘双主体’论或‘轮流主体’论都是不能成立的。因为它混淆了主体与作用的界限,似乎承认谁是主体,就是肯定谁的作用大。其实不然,承认学生是主体,并未否认教师的作用,反而是为了更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作用。……其次,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的主体结构是由智力与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3.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分是传统“三分法”不合辩证法的表现周作云,吴天武,蒋崇才为什么会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分?燕国材在《再谈智力因素的几个问题》(《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0年3期)中讲得清楚:“在学校教育中,为了充分...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全面发展教育———读《素质教育问题研究》想到的几个问题周作云蒋崇才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如何?许多论述素质教育的文章都要提到。燕国材在其《素质教育问题研究》(《江西教育科研》,1996年第4期。下简称《研究》)一文中认为素质教...  相似文献   
5.
读《非智力因素理论对中国心理学本土化的贡献》想到的几个问题──三评非智力因素理论周作云,蒋崇才,吴天武一颜世富同志在其《非智力因素理论对中国心理学本土化的贡献》(《江西教育科研》1994年4期,(下简称《贡献》)一文中断定:1、认为"非智力因素理论"...  相似文献   
6.
一、目的在于终身学习人道的、富有经验的、热心的教帅,所从事的在人的一生中的暂时的教育,其最终的目的,是期望每个学生成为有效的决策者。这即是要使学生能够和努力成为一个独立的,自我走向的学习者,使学习者他(她)能自我反馈。就是说他能提供成功的自我奖励和自我校正,以便逐渐成为一个创造性问题的解决者。在有效的决策中,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主要的;作出可能的选择的灵活的创造力以问题的解决来加以检验。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造性”这一名词,被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非常广泛地使用。如,它已成为十分一般的与求异…  相似文献   
7.
说说“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结合论的学习理论”的漏洞周作云,蒋崇才,吴天武燕国材同志在《进一步谈谈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结合论的学习理论》一文(《江西教育科研》,1995.3)中,郑重表明:“我的所谓IN结合论是由‘三条核心思想’和‘五对十个判断’组成的。前者即...  相似文献   
8.
很多学院和大学的课程表都表明培养教师的计划,很少去发展个人的特点以形成其个性;虽然对被培养者进行过测验筛选,没有训练“忍耐”的课程;但是,有目的去发展令人满意的个人特点,如移情。如杰森(Jessen1976)、帕特森(Patterson1973)、维格兰(Weigland1971)所说。可是,总的来说,教帅的培养方案决定于教材方向。使用“专家”的材料,我们发现最危险的是:以诊断为方向的教师强调自我概念的准备状态,排斥其他的基本的学习因素:以群体作用为方向的教师可能强调社会心理学,测量的专家强调统计学,等等。我们设想,训练者的能…  相似文献   
9.
“三分法”把认识、情感、意志说成是人的心理结构中并列的三个基本范畴,这在心理的基本范畴的分类上是不妥当的,在心理结构的认识上是不符合客观的心理事实的,它阻碍了我们对心理活动的如实的科学理解.就心理的基本范畴而论,认识和需要才是心理的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