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教育   2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经十余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素质教育的一些基本理念已经形成。一般认为,基础性、内在性、主体性、两全性乃是素质教育最重要的特质。 第一,基础性。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点。素质教育并非着眼于某一教育阶段,而是着眼人的一生的发展。它所要培养的是人一生中所需的最基本的支撑性品质,是那些活性的、易于提升的在学习、生活和做人方面最基本的素质。如学习态度、  相似文献   
2.
教育督导作为复杂性系统,仅凭“简单范式”的理性归纳和线性勾勒已难以解释所有,应以复杂性思想为参照,探讨我国教育督导体制机制的改革。以莫兰复杂性思想观察分析现行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其自组织理论对教育督导管理体制的程序性和偶然性、多中心理论对教育督导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的集体性与独立性、认识论理论对于教育督导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局域性和教育督导问责机制的宽广性,均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传统高师公共课教育学的课程体系构建,缺乏特色、流弊诸多,究其根源,在于对本体学科定位不准。应从理论上对公共课教育学的学科地位、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体系构成等方面加以较为准确的界定,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重新构建高师公共课教育学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闲暇教育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但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在我国尚属初始阶段.在对闲暇教育初步探讨的基础上,鉴于高等教育在闲暇教育领域中的主导作用,本文侧重论述了高等教育实施闲暇教育的意义、目标、内容、方法和途径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两所地方高师院校的现状调查为例,分析了当前高师院校人才培养在课程设计、教学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由此提出了优化课程结构、强化实践环节、健全教学管理机制等若干条建设性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课程知识选择问题大致经由斯宾塞、阿普尔和麦克·扬的三种叩问得以产生与延续,并实现了由“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到“谁的知识最有价值”再到“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回转。斯宾塞对客观主义的高谈和阿普尔对意识形态的阔论造成理论的盈溢,麦克·扬兼顾客观与建构,却以行动的缺席而不知其果。三者都未能“求本固原”。知识的选择作为课程基本问题,理应以人的生存为取向,以自由(权力)、理性(现实)和精神(价值)的充盈搭建知识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高师教育的追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是六十年代以来逐渐被广为认同的现代发展现。教育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研究已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高师教育做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同时,高师教育自身也有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一、高师教育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回应可持续发展内涵十分丰富且众说纷法,有人认为其内容包括人口、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人认为应包括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有人认为主要是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等。但有两点是明确的:一是发展不能是破坏性的和损害他人利益的(包括子孙后代的利益);二是任何方面…  相似文献   
8.
合理设计融合项目是综合实践活动指定领域融合实施的根本保障。综合实践活动指定领域融合项目设计要在一定的指导思想和心智准备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模式、原则,将综合实践活动四大活动域整合成一个相互联系、彼此渗透、有机融合的整体。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教育内容和西方古代教育内容存在诸多差异,造成差异的原因十分复杂,除了社会因素的影响外,更主要的是因为中西教育家本身的政治观、哲学观、人才观所决定.他们的不同主张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作用.可见教育家的主体意识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是教育史研究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教育问题研究是基于大量的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而作为研究方法的案例研究,是对现实中某一复杂的和具体的现象进行深入而全面的实地研究,即经验性的研究。这恰好与教育问题研究相适切。在开展案例研究过程中,规范化问题一直都是关注的一个重点,笔者就结合具体的一份研究报告对这一问题进行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