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三国演义》中的马超是一位武艺高强、勇冠群雄的战将。小说中的马超形象基本符合历史原型,作者充分利用了史书中的基本素材,但基于揭示主题、刻画人物和安排结构的需要,又对史书中的材料进行了筛选、提炼和加工,重塑了这个英雄形象。《三国演义》的成功之处在于既忠实于历史,又不为史实所束缚,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大胆虚构,从而使主题更突出,人物形象更鲜明。这不仅增加了小说的艺术审美价值,同时也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蔡美云 《时代教育》2007,(10Z):83-83
自主探究是打开数学大门的金钥匙。在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小组中生生、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探索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发现新的概念或规律的教学方法。它的思维始终处于探求原因和解决方法的状态之中。那么在数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呢?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未来学家对未来人才的基本素质,从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个性心理品质等方面作了较为具体的展望,其中在能力结构方面提出:基础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未来人才的基本能力结构。笔者认为,这五种基本能力以及其它各种能力的取得,都离不开具体的实践活动,躬行实践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的捷径。特述浅见,以就教于方家。一、躬行实践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类获得知识,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也一再证明,人的能力的取得,离不开实践活动。在古代埃…  相似文献   
5.
《伤逝》──女性命运的审视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逝》在中外文化交融与冲突的大背景下,对“五四”新女性的命运做了客观的审视与反思,是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子君和涓生的爱是新的时代思潮影响的产物,他们的悲剧又显示了支撑他们思想的武器的无力。小说启示人们,爱情必须建立在开放的社会中,建立在夫妻平等自由的基础上,否则就会倾斜和坍塌,只有解放了社会,才会求得妇女的真正解放。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即使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的GDP也因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对此,我国已将"节能减排"定为基本国策,并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突出抓好建筑、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的要求。当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行低碳经济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关注,这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  相似文献   
7.
的卢马故事在《三国演义》中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但却承载了比较特殊的叙事功能,作者利用这个故事巧妙地设置了一些关键性的情节,借此生发并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作者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发掘了“马跃檀溪”这一事件背后的意义,渲染了刘备“真天子”的神奇,凸显了作品“拥刘反曹”的主题。作者还充分利用了的卢“妨主”的故事,借此对刘备、刘表、徐庶等形象进行了刻画,突出了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8.
孙坚是东吴集团的奠基者,在史书和民间传说中都有不少关于他的记载和传说,但在这些记载和传说中出现的却是两幅截然不同的面孔。史家笔下的孙坚以勇猛善战著称,在风云变幻的三国时代是一位数得上的英雄。但在元杂剧、《三国志平话》以及其它民间创作中,孙坚不仅武艺低劣,而且目光短浅、心胸狭窄,是一个十足的小丑形象。在《三国演义》中,作者对孙坚形象进行了重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还原,作者不仅写了孙坚的一些英雄业绩,同时还送他一个"江东猛虎"的称号,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他一代英豪的面目;其二,从"拥刘"这一基本原则出发,删去了孙坚斩华雄、败吕布等功劳,淡化了其历史作用。与元杂剧和《三国志平话》相比,《三国演义》对孙坚形象的处理更有分寸,也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教师教育中纳入社会性别视角,增强职前教师的性别意识,是当前教师教育改革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也是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赋性别意识于教师教育是追求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人格健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让以培养"教书育人"为己任的教师教育,能通过性别视角的介入克服其教育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的有"人"无"性"的弊端,把注意力从"抽象的人"转向"具体的人",推动教育"人性"层面上的两性和谐发展,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0.
三国时期,曾兴起一股“薄葬”之风,以魏、蜀为盛。《三国志》中有很多“通令薄葬”的记载。这种风气产生的原因是较为复杂的。从汉代厚葬被掘墓的惨痛史实中吸取教训,防患于未然,这是遗令薄葬的主观动因。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身体力行,是薄葬盛行的外在条件。黄老学说、无神论思想的影响则是薄葬盛行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