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6年12月17日下午,中国教育学会第29次年会第一分论坛:"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教育理论刊物的时代使命"暨教育理论刊物分会2016年会如期举行.张肇丰副理事长主持会议.傅维利理事长从新时代对人提出新的发展要求、传统的教育目的观和质量观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确立新的教育质量观论述了新教育质量观.王毓珣研究员则阐发了优质教育的定义、特征以及怎样达成优质教育.参会代表围绕"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教育理论刊物的时代使命"这一主题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与看法.  相似文献   
2.
信用缺失已成为当下我国高校的一个不争事实。社会信用环境不良、学校道德教育不力、信息运行管理不善以及信用约束机制失范等共同造就了高校信用缺失的现状。为拉动高等教育乃至整个社会文明的全面进步,必须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和监督奖惩力度,搭建高校信用建设平台;推进高等教育的组织变革,开展道德本位教育;完善信息运行和管理机制,健全高校教育信用法规;提高师生自律意识和能力,养成并强化其守信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3.
调动教师责任履行的内在积极性的重要突破点在于寻求和生成学校管理的实践智慧,从技术和本体层面创造性地运用制度、伦理和文化等手段,主要包括六条管理实践策略:以领导班子的务本自律为前提,谋划责任管理方略;以组织机构的重组优化为基础,生成责任分担体系;以教学骨干的示范引领为关键,强化责任教育意识;以校本教研的常态运行为依托,发掘责任履行智慧;以师生员工的自主发展为旨归,培养责任品味情调;以校园文化的凝结亮化为特色,成就责任生活惯习.  相似文献   
4.
古希腊的理性精神,开启了对生命本体探问的哲学之思,它痴迷于生命的本质与永恒.这一追求与基督教的教义恰恰相合,人皈依永恒之上帝成为西方人在中世纪时期的生命归点,但是,正是这一追求使人之生命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面对这份生命之重,哲人们苦苦寻觅生命的救赎之道.  相似文献   
5.
王毓先生孜孜求索十八载而铸就的力作———《孔子教学思想论稿》,从教学论的角度对孔子的教学思想作了系统而富有新意的解读,相对完整地展示了孔子的教学思想体系,是一部透射出作者创新品格和思想灵气的得力之作。通观全书,笔者以为如下几点尤值称道。一、事理考辨与生活感悟浑然一体,钩沉抉微,言之凿凿由于孔子所处时代久远,事理表达简约,背景资料相对匮乏,且古今文字变迁较大,句读省略有异,再则孔子的思想精华多蕴藏在平日的言论、行为之中,致使其教学思想显得非常零碎、分散。王毓先生甘于寂寞,勤于爬梳,矢志于古代典籍弄潮搏浪、钩…  相似文献   
6.
"教学相长"思想载于《礼记·学记》中,作为教师个体自我发展的规律而提出"。教学相长"本义并非指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的相互砥砺,而是指单一主体"学"与"教"两种行为的交互作用,借以促进其自身发展。"教学相长"依然活跃在当今教育学话语体系中,但其语义所指业已发生部分移位。复归并重申其本义,不仅对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亦可为教师专业发展行动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对于教育活动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却发现某些人员对教师形象作了不同程度的误读,如此,则会导致教师无法对“如何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等问题加以切实把握。因此,我们需要对教师形象的内涵性特征加以解读,并对其展示性因素以及塑造向度做以相应审视。一、教师形象内涵性特征解读教师形象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在人品、学识、能力和外表等方面的综合性表现,是学生、家长、教师自身以及其他社会工作者对教师的印象和评价。以此界定为依据,当对教师形象概念的内涵加以理解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  相似文献   
8.
调查发现,当前我国教师责任担当的次序呈现波状特征,责任担当的范围展现外拓趋势,责任担当的动机再现原初色彩;同时,责任担当也存在着理想世界与现实生活、内生良知与外部规约、美德言表与平庸品格、责任履行与权利维护之间的突出矛盾.为此,需要启悟教师对责任体制的文化自觉,创设具有自我价值认同感的教育世界,引导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明确落实多元主体的权利与职责.  相似文献   
9.
关于教师角色及其转换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色,是从戏剧舞台中借鉴来的一个术语,指演员在戏剧中扮演的某一人物。20世纪40年代,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G.米德将这一术语正式引入到社会心理学中,在其《心灵、自我与社会》中有精彩的论述,后又被引入其他领域,为众多研究者所瞩目(J.海斯,戴维斯,肖和康斯坦佐,T.萨宾,V.艾伦等);其间,虽然各家对角色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存在着诸多差异,但比较合理的观点一般涵盖个体的社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一所大学而言,存在方式不是为了去无限地追求功利性的目标,它与星空和道德法则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即为"顶天立地"。大学要担当起"顶天立地"的历史使命,需要做到:回归生活,辨正大学教化秉性;尊重生命,彰显学人存在本真;行为良善,明晰学术评判标准;坚守正义,勇载社会和谐重担;胸怀天下,堪担民族复兴大任。从具体行动上来看,需要做到:秉承"自强"精神,砺炼"顶天立地"办学的本领;坚持"弘毅"品格,张扬"顶天立地"办学的气魄;恪守"求是"作风,把控"顶天立地"办学的规律;挖掘"拓新"空间,优化"顶天立地"办学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