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孔子有名的启发式施教原则,它强调教师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循循善诱,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学生在学习时要积极动脑思考,融会贯通,发挥其主体作用。这对于今  相似文献   
2.
一、理出文章主线。 每篇课文均有一条或明或暗的主线。理清主线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第一场雪》的主线较隐秘。如何理出主线,教师必须设计一些问题巧妙地启发学生找出来。根据课文内容,可以这样设计提问:第一场雪下得怎样?(大)“大”体现在哪些方面?指导学生对照课文分析:文首写“强大的冷空气”、“凛冽的寒风”、“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下得很  相似文献   
3.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它向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语文S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是一组写人的课文,单元导读提出:"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及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而《地震中的父与子》是该单元具有示范性的一篇文章,在人物描写上很有特色.授课时,我们采用近两年研讨的"导—理—探—品—练"阅读模式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教学效果甚佳.  相似文献   
4.
谢春文 《教师》2013,(28):5-6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它向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语文S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是一组写人的课文,单元导读提出:"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及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而《地震中的父与子》是该单元具有示范性的一篇文章,在人物描写上很有特色。授课时,我们采用近两年研讨的"导—理—探—  相似文献   
5.
结束新课的艺术越来越受到老师的重视,优秀的教师结束新课技艺高超,耐人寻味,能在课堂上掀起新的高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6.
一、从课题入门就是抓住课文的题目,从中演绎与揭示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根据其主要内容找出概括段意的方法。如《飞夺泸定桥》一文,记叙红四团与敌人争时间,抢速度,英勇夺取泸定桥的事。课题直接点明了这个内容。分析段意时,可从课题中“飞夺”二字入手。提问:“飞”指什么?课文哪些内容写红四团“飞”?哪些内容写“夺”,“夺”指什么?原因经过与结果是什么?分析课题,引导学生先找出中心段,再找出其余的次要段,很快可以概括出:1.红四团向大渡河挺进要夺取泸定桥;2.红四团飞速前进,抢在敌人援兵之前,赶到泸定桥;3.红四团英勇夺取泸定桥;4.红军主力渡过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线。二、从各自然段的中心句入门有的课文,脉络清晰,有一个中心句,抓住各自然段的中心句,然后再综合概括,就可以概括出各段的段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