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2023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某石油射孔器材有限公司的石油型罩自动化改造问题,分析其工艺流程,编制出加工工艺泳道图。设计解耦型SCARA机器人,分析其运动学正解和逆解。采用ANSYS对SCARA机器人模型关键零部件进行力学仿真,并且基于LabVIEW软件编写SCARA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程序。依据仿真与实验结果,实现解耦型SCARA机器人在射孔弹药型罩压装自动化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
徐谓是我国明清之际有重要影响的学家、画家和戏剧家。在化艺术方面是个奇才。诗和琴棋书画皆精。然而,他性格狂放不羁、反对礼法、屡遭不幸、穷困潦例。因此,他由超人的清醒走向佯狂。本将从人格侧面,论述其佯狂背后涌动是的悲剧性激潮所外化的强悍人格和无比坦诫的生命意识,并以此矫正徐谓“中年以后得了“疯狂症”的误说。  相似文献   
3.
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精神,不仅已超越其自我本体而升华为一种文化精神现象,而且还成为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象征和道德人格的楷模.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贬损屈原的言行,都是对民族尊严的伤害和对民族精神的践踏.然而,今天却仍然有人敢于强加给屈原以种种莫须有的罪名,企图以此来丑化他崇高的人格形象和否定他的爱国精神.对此,我们将予以破释与批评.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他的这个理论,已成为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面光辉旗帜.本文从五个理论要点论述了邓小平理论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5.
在古代小说,特别是六朝志怪和唐代传奇中,常常通过神奇的幻想方式,把人异化为花妖狐怪、神仙灵祗等非人;或者把非人的飞禽走兽、昆虫鬼魂等异化成人。这种特殊的艺术表现方式叫做幻化。如:《聊斋志异》在表现社会人生和描写自然万象时,“幻化”是一种最常用的艺术表达方式。随着人与非人的互化,人间、冥界、梦境、异域也随着发生跳跃与转换,扑朔迷离,千奇百怪,变化万端。但无论如何幻化,都是人间社会的投影,都体现出一种热爱人生,寄希望于人生的以人为本的人文文化的思想特征。对此,本文将作如下申论。  相似文献   
6.
苏轼在贬谪岭海的八年间,在经历了贫穷潦倒的磨难之后,开始了全面的人生反思,不断进行着自我精神的超越、把自己的处世态度升华为与天地并存的精神境界,并从哲理的高度来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从而达到任性自适、旷放洒脱的人生境地。对此、本文将从他的生活、思想及其诗化表现和精神超越几个方面予以论述、以展示其独特的人生理念与精神风范。  相似文献   
7.
蜚声世界文坛的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简称《格萨尔》)。是反映该民族形成和发展的一部大型文学记录,也是该民族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重大历史事件的艺术概括和再现。也是该民族的“传奇故事”和“圣经”。藏文达一百多部、一千多万字、篇幅超过世界上任何一部著名史诗的《格萨尔王传》,不仅是该民族的“百科全书”。而且还是该民族的民族精神的“标本展览馆”和具有永久价值的“全民族的经典”。但是,在两百多年来的《格萨尔》研究中,围绕着《格萨尔》是史诗还是神话史诗的争论,延绵迄今,莫衷一是。因此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大众文化中负面文化现象实质拷问,将其腐蚀性误导造成的人文生态畸变昭示于众,以拒斥和消除其的消极影响。文章试图从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关系的角度,探索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扬州兴化县人,公元1693年出生在一个破落地主家庭,乾隆元年中进士,一生经历了卖画、做官、再卖画的曲折道路,终年七十三岁,板桥撞长诗、词、书、画、篆刻。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诗、词皆别调”,书法自称“六分半书”,画兰、竹“尽脱时习”,问画山水、花鸟、鱼虫“亦非凡手所能”。当时扬州聚集着“领异标新”的画家金农、板桥等人,世称“扬州八怪”。他们推动了文人画的发展,开创了中国近、现代的画风,在中国文学史和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板桥以其“怪”和“绝”知名于世,本文将从其曼怪”的内涵和“绝”的效应两个方面予以探讨,从而勾勒出他的人格风貌与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0.
苏轼罪废黄州,生活穷困潦倒:“债负山积,想年载间将有饥寒之忧。”然而,他却仍能坚守爱国忧民的素志,以全副身心去躬耕劳作,体验痛苦,抗争厄运。并把这些身心活动,视为生活与创作的一种补尝,从而促使他的思想更加豁达,心灵充满智慧,创作走向高峰。文章从他在黄州的思想、处世智慧和文艺成就三个侧面,展示其复杂的内心世界和身处逆境而不改其乐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