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一是地理课堂缺失了“人”。这里所说的“人”是指学生也包括教师,也就是说,我们的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所拥有的主体地位基本上被剥夺殆尽,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基本上被完全扼杀。于是就会常  相似文献   
2.
有位教师在设计“水资源和水能资源”一课时,课前布置学生把与这一课相关的水资源分布、缺水材料搜索整理,上课时由学生把材料讲给大家听。较之传统教学,这种形式更活泼,学生兴致也更高,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掌握、理解的材料究竟有多少?难道只知道水资源分布和缺水状况就可以了吗?水资源的分布特征是什么?为什么华北最缺水?为什么中国的水资源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六中贺慧梅教师回答: 一是地理课堂缺失了"人".这里所说的"人"是指学生也包括教师,也就是说,我们的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所拥有的主体地位基本上被剥夺殆尽,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基本上被完全扼杀.于是就会常常看到这样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在课堂里,所谓"知识"完全变成了主宰一切的绝对力量,教师成了课堂教学的唯一强势权威,学生则相应地沦落为弱势被动接受体.在这样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只不过仅仅做知识的简单传递工具与机械接受容器而已.从这个角度来讲,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同样都是非常可怜的.即他们的工具是"物",不是真正具有"生命"意义的自然和人文知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