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1.
从话语词汇的使用看教育技术学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话语分析是教育技术理论元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话语分析的主要工作,一是确定话语词汇体系,二是探究理论研究的话语逻辑。通过话语分析,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1)中国教育技术学理论研究细节不够丰富;(2)中国对教育技术理论的独创研究较少;(3)复杂性、学习支架、可选择性等研究被忽略了;(4)建构主义已经成为中国教育技术研究的背景;(5)只有在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技术进步才可能引发教育技术领域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2.
贺红星 《甘肃教育》2009,(19):31-31
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只有学好语文,才能更有利于学好其他学科。语文课堂应该是美的殿堂,充满魅力,丰富多彩。而利用多媒体教学,为更新语文教学观念,改革语文教学方法,展现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贺红星 《甘肃教育》2007,(10X):20-2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多媒体课件越来越丰富,并在教育教学中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相似文献   
4.
在教育体系中,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教育技术装备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试图探讨教育装备管理系统的现状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贺红星 《甘肃教育》2011,(22):53-53
信息技术是现代信息社会的重要技术之一,正确运用信息技术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技能。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信息技术已成为小学生的必修课。但真要在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并非易事,如何给小学生上好信息技术常常让老师们感到棘手,没有现成的经验、理论可借鉴,再加上小学生的年龄、接受能力、基础知识等方面的局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感到无从下手。  相似文献   
6.
ADDIE是教学设计理论早期的研究成果,对e-Learning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e-Learning领域仍然存在课程内容质量不高、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文章认为不同工作角色的e-Learning实践者应该采用不同的ADDIE视角,可视化内容架构和设计原型是工作角色之间沟通的重要中介,这些都有助于消除ADDIE在e-Learning领域中的应用障碍。但是单纯的工作流程等工程知识不能保证课程内容的质量,它需要教学设计理论提供技术原理来确保教育产品的需求—教育功能—产品功能—技术实现的匹配。相应地,教学设计者一方面要通过实践把握工程知识和经验,另一方面要夯实技术原理和操作经验以提升设计能力,彰显自身的专业性。  相似文献   
7.
贺红星 《小学生》2013,(9):69-6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学习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现实课题。一、通过提问引导1.教师要善于提问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有效策略之一。问得巧、富有启发性的一类问题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问中设计的问题要难度适中,接近小学生智力的最  相似文献   
8.
浅议企业招聘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招聘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首要环节,它关系到企业如何吸引到优秀人才,使企业在人力资本的储备上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而目前企业人才招聘工作中存在若干问题。本文分析人才招聘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运用理论和实例论证的方法,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9.
2001年12月12日.CCTV的《焦点访谈》中.安徽淮南某子弟学校的一小学教师.为了惩罚一“调皮”学生.竟残忍地令该小学生“刮脸”——用一把锋利的尖刀在自己的脸上刮个记号。以示惩戒。看完这个节目后.作为一个教育工作.心里感慨万千,思绪良多。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内教育学界涌现出很多关于隐性知识的研究,但是多数此类研究模棱两可、水平低下。比如隐性知识管理的研究就很难与显性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相区分、隐性知识外化的研究最终也很难说明外化出来的知识之源就是隐性知识而不是个人知识的显性部分。这类问题,究其原因是对隐性知识这个概念的盲信。本文首先介绍了波兰尼的个人知识和隐性知识理论,并通过分析知识的性质、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区别批判了隐性知识理论。本文认为,知识必须是可以言说并且可以被检验的,否则就是意见。除了认知能力是知识的基础之外,其他能力很多情况下表现为旧知识的临场组合应用,新能力并不意味着总有新的知识与其对应,因此说没有证据证明隐性知识是存在的。即使假设隐性知识是存在的,它也不能通过学徒制得到传递,因此教育学界并不需要隐性知识这个概念来阐明理论、解释现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