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版了多种史学概论著作,这是我国史学理论研究的丰硕成果。这些史学概论著作各有所长,共同为史学理论建设做出了贡献,其中以白寿彝主编的《史学概论》(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和姜义华等所著《史学导论》(陕  相似文献   
2.
孔子人学总结了殷商、西周至春秋末年有关天人关系认识的积极成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的重人思想,对战国时期的史学,尤其是历史思想领域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史学中有关天人关系的认识,表明重人事已经成为历史思想发展中不可遏制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教学型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承担者,在实施以人为本,人才强校的战略背景下,建立一支适应教学型高校发展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大力提高学院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我院组织制定了《广东金融学院关于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包括了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完善教师分类管理和分类评价办法,以期引导教学型大学回归到以教学为中心。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通史研究与编纂呈现出两种发展趋势:一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中国通史体系,一是放弃这种体系,或重构中国通史新体系,或编纂中国通史新著。但究其目标,都是旨在探索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历史体系。  相似文献   
5.
元代回回学者不但在科学技术、儒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史学方面也有重要贡献。他们除参与官方的修史活动和经史翻译外,还从事史学的私家撰述。回回学者的史学成就是元代史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多民族史学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6.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钱穆《国史大纲》在有关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动因、主体等问题上,表现出了不同甚至对立的观点,代表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关于中国历史的两种不同认识。《中国通史简编》强调经济基础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认为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是历史发展的直接推动力,而中国历史在这两股力量的推动下不断从低级社会形态向高级社会形态发展,合乎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国史大纲》则力图证明中国历史是在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推动下,以士大夫阶层为领导,于和平的环境中以舒齐的步骤不断进步,有异于在斗争中凸显其活力的西方社会。有关中国历史认识的这种差异,一方面反映出其撰述者用以考察中国历史的指导思想有别,另一方面则折射出面对历史巨变人们所采取的应变对策的不同。《中国通史简编》第一次系统地说出了革命者对中国历史的全部看法,而《国史大纲》则更多地代表传统知识分子面对国家民族危机所采取的应变策略。不难看出,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不仅受制于其历史观,同时也与其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和历史前途的憧憬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赵梅春 《中国教师》2013,(Z1):37-38
<正>普卢塔克说:"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教育的中心是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在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和深入贯彻高效课堂理论的今天,课堂已真正由姓"教"变为姓"学"了,学生成了课堂和学习的主人。美术课堂也同样如此,随着美术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在平时的美术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认识到了教师不再是单纯知识的传授者,不再停留在过  相似文献   
8.
9.
周谷城《中国通史》力图写出完整统一的中国历史,从体裁的确定到资料的取舍、文字的表述、篇章节的安排,都贯穿着这一撰述宗旨.其结构严谨,观点鲜明,自成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古代的“通史家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