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学语文教材中,经常出现一些描述古代战争性质与战争方式的词。这些词均具有特定的含义。一、攻、战、击,表示一般地攻打、作战。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史记·魏公子列传》:“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赵  相似文献   
2.
距离     
印度诗人泰戈尔写过:“尽管天空把大地新娘抱在怀里,天空总是无限遥远。”我国诗人顾城在《远和近》这首诗中写道:“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星际之间有距离,人际之间也有距离。距离可以无限远,也可以无限近。距离太远,让人产生思慕与渴望;距离太近,又会产生种种碰撞与矛盾。距离产生美,距离也产生阻隔。请以“距离”为话题作文,文体不限,字数800字左右。下面选发的是湖北省来凤县一中三位同学的习作。距离@赵育亮  相似文献   
3.
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的任务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继续认真地观察生活、丰富人生、磨砺意志;另一个是通过对十几年语文积累的整合把语文素养转化为具体的读写能力。越是临近高考,后者就越为主要。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决定于许多因素,诸如生活体验的细致程度丰富程度、家庭社会道德环境的影响、各种学科知识能力的积累培养等等。而如何将语文素养转化为具体的读写能力,是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的。  相似文献   
4.
“自主式”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实验背景在语文教育领域有一个很知名的“三主论” ,即“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训练为主线” ,这实在是一个科学的命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三主论”的精髓应该是“主体者”的“主动”。可是 ,我们的教育现实却是 :教师的“主导”演绎成了潜意识的“主人”与“领导” ,“主导”、“主线”都成了“主要者” ,学生这个“主体”却“主”不起来。由于教师的过于主动 ,压抑了主体者的主动 ,本应该属于主体的自觉行为反倒成了教师的“施舍” ,我让你主动你才能主动 ,正因为此 ,主体意识便不会觉醒也想不到主动 ,主体意…  相似文献   
5.
在写作的表现艺术领域,就构筑艺术世界的形态而言,人们往往划分为三个世界,即写实世界、理想世界和感觉世界。文学的感觉世界是一个充满艺术魅力的世界,同传统表现艺术的写实世界和理想世界相比,它更能超越功利价值而体现文学的本体功能。在由光、色、声、味、触等感觉要素组合  相似文献   
6.
三点导读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出生于浙江杭州。书香之家的濡染.父亲精心的雕琢为中国培养了一位优秀的女建筑师、女作家。也因着当代三位天之骄子(建筑学家凝思成.诗人徐志摩,哲学家金岳霖)的陪衬,她的生命一直上演着东方女性的传奇。地用淡雅、朴素、灵性的心捕捉着中国历代建筑的精髓,创造着诗歌的华章.感受着生活的美丽与哀愁。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阿Q正传》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品,一直选作高中语文教材。文中阿Q的两句唱词,对阿Q这个典型的刻画起了点睛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写法指径     
写游记文章总要写到游览地的美景,我们不少的学生在文中把游览地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想以此来感染读者。可是,写出来的文章却往往成不了美文,这是什么原因呢? 要解决这个困惑,必须要弄清楚两个问题。一是要立足于情。一篇游记美不美,不是看写了多少美的景,关键是要看抒发的情感美不美,以及抒发的感情和景物能否交融在一  相似文献   
9.
1、用词准确贴切,富于变化,增强语言表达之美。如《麻雀与鹦鹉的对话》:麻雀把嘴一撇,说:“我最看不惯的就是燕子。别看他平时总是洋装,像个绅士的样子,其实他是一个怕冷的懦夫,冬天还未到就躲到南方去了。”“可不是吗,他还嫉妒黄鹂有一身美丽的装束。”鹦鹉接过话题。这段话中,作者同时描写两只鸟的装束,不仅修饰形象、贴切,而且用词富于变化,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2、运用叠词,加强语意,表现语言节奏之美。请看《最无益——互相指责》:这种心理非但没有被抑止,反而愈演愈烈了。鲁迅笔下的阿Q欣欣然去看“杀头”大概就是源于此吧。…  相似文献   
10.
我先后教过四次《祝福》,由于文中人物性格的复杂,反映主题的非单一性等,往往花时间多而收效甚微。最近这次教学时认真钻研课文,发现小说多处运用“三”的特点,于是启发学生循着“三”的特点去研读课文,进行综合归纳,课堂气氛活跃,只用了两节课,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小说结构三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