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马振彪在中国现代易学史上是一位鲜为人知的易学家,然其身后却留下近60万字的易学巨著——《周易学说》。为了让今人了解马振彪其人其书,进而对上世纪中叶我国易学发展有更清楚的认识,本文对马振彪的坎坷生平际遇、深厚的易学根底及《周易学说》的解易特点、学术价值作一番探考,庶几填补现代易学史上的一项空白。  相似文献   
2.
王钟陵教授是新时期以来崛起的著名的文学史家。他的系列文学史专著,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对其学术思想(尤其是文学史观),人们或认为其“尚虚”,或认为其“尚实”。本文在深入钻研王著的基础上,结合其目前的学术动态,认为王既“尚虚”又“尚实”,虚实兼融。本文还举出诸多说明王钟陵先生正开辟一条“理论、实学、创新”三结合的治学路径。  相似文献   
3.
我国早期道教的一部重要经籍——《太平经》(即《太平清领书》),据说出自东汉于吉之手,后来传给琅邪人宫崇。全书原有170卷,以“十天干”为部,每部17卷,但由于年代久远,该书在流传过程中已有缺佚,现存明代《正统道藏》中的《太平经》仅57卷。今人王明先生据《正统道藏》本的《太平经》残部以及唐人闾丘方远的《太平经钞》,编成《太平经合校》,这是目前最为完备的本子。 对《太平经》一书的研究,早在30年代中期,北京大学汤用彤教授就发表了《读<太平经>书所见》,此后王明、卿希泰诸教授均纷纷撰文,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阐发已见。海内亦有不少学者热衷于《太平经》的研究。但就笔者所知,迄今为止,对蕴含在《太平经》一书中的《易》学思想,海内外却尚未有人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太平经》真面目的认识。本文打算在这方面做点“补缺补漏”的工作,以助于人们了解《太平经》的《易》学思想,从而更全面、更准确地认识并把握中国道教思想乃至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演变的脉络。 《后汉书·襄楷传》称,《太平经》“以阴阳五行为家,而多巫觋杂语”。这就很清楚地说明《太平经》的术数味道是很浓的,同时也透露了《太平经》的理论体系乃是以《易》学为  相似文献   
4.
对今天易学界同仁来说,马振彪或许是个陌生的名字。然而他倾尽毕生心血写就的《周易学说》,为丰富中国易学宝库、推动中国易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笔以为,在《周易学说》出版之际,有必要对马振彪其人、其易学渊源及其易学思想做一番探考,庶几有助对我国上世纪中叶易学发展的原生态及其内在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现代易学史上,尚秉和是一位名闻海内外的易学大师.他的系列易著,尤其是他独具创获的易象学理论体系,对中国易学的发展影响甚巨.为了帮助今人了解尚秉和其人其书,进而对上世纪初、中叶我国易学发展史有较清楚的认识,本文对尚秉和的生平际遇、易学成就、治易特点以及《尚氏易学存稿》的版本价值、学术价值,作一番探考.  相似文献   
6.
郭璞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位颇有影响的“全才”,他不仅是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神话学家,而且被奉为术数大师,堪舆之祖,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对郭璞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其文学成就,语言学成就,神话学成就,而对其渗透在易占活动,文学创作,古籍注释中的道教思想却涉及甚少,鉴此,本文拟就郭璞的道教思想作一番梳理,考辨,庶几有助于人们对郭璞其人,其思想有较全面,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