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敦煌具注历日与《四时纂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唐人韩鄂<四时纂要>一书中保存着许多术数文化内容,而这些内容也多是敦煌具注历日的历注项目.本文就二者相同的15项逐一进行比较,结果基本一致,出入甚小,从而认为敦煌历日中的术数文化内容,基本属于中原文化系统.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分析斯坦因1907年在敦煌所得的星图手卷,认为此星图是用精确的数学方式绘制的。推断星图绘制于公元649—684年间,而非先前推断的公元940年。并与后世的星图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邓文宽 《家教指南》2016,(2):125-136
路易·巴赞教授是欧洲突厥学的泰斗,其代表作是法国国家级博士论文《古突厥社会的历史纪年》。然而,本文作者发现,巴赞教授使用了一种历史上不曾存在过的"六十纪年周期":由十二生肖配六甲纳音(用五行代替)而成。本文追根溯源,找出这项学术错误发生的根源是:误读了黄伯禄神父1885年出版的《中西历日合璧》中六十甲子表所附的六甲纳音内容(黄神父也未正确理解六甲纳音)。根据出土回鹘资料中的历法要素,作者对回鹘所用纪年方式进行了复原:1."行肖法"(代替天干的五行配生肖),2."干肖法"(天干配生肖),3."干肖纳音法"(天干配生肖再配纳音)。这三种源自汉族又经改编的六十甲子,在回鹘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段曾经被分别使用过。为了在更大范围内认识汉族六十甲子在周边民族文化中的嬗变,文章又对吐蕃六十甲子和回鹘六十甲子做了比较,分析其异同。文中所附汉族、回鹘、吐蕃六十甲子表,均可作为研究相关出土文献年代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重文符号,是古人在书写文字时,为节省时间,对相邻或相近出现的文字和句子使用的一种代号。肇端于上古,中经秦汉,又历中古,以迄近世,在手写文字中均大量存在。本文仅就敦煌吐鲁番文献中的重文符号举其大要。首先分类归并,每类举出数例,以明其义例;其次就笔者所见,对某些重文符号释读错误加  相似文献   
5.
英藏敦煌本《六祖坛经》通借字刍议邓文宽(中国文物研究所)《六祖坛经》一向被称为难读之书。自敦煌本《六祖坛经》 ̄①问世以来,国际上许多学者,如日本学者铃木大拙和公田连太郎、柳田圣山、田中良昭、石井修道;韩国学者金知见;法国学者凯瑟琳·杜撒莉(Cathe...  相似文献   
6.
敦煌文献的释录工作已经进行了百余年。一般来说,典籍类文献相对容易释录,而社会生活文书难度较大,尤其是由文化水平很低的民间书手所写者,就往往不易释读。本文订补的《戊戌年洪润乡百姓令狐安定请地状》墨色浅淡,字迹潦草,释读难度极大。作者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工作,力图获得一份更加准确的释文。  相似文献   
7.
邓文宽 《家教指南》2006,(6):97-102
本文再次论证了"吐蕃纪年法"始于吐蕃民族的观点.大概在唐代武则天末期,一种变异了的六十干支表由汉地传入藏区.约在8世纪下半叶至9世纪初前后,藏人木雅·坚参白桑据之创造了"吐蕃纪年法".对于吐蕃这种纪年方法,我认为是他们积极吸收汉族的干支纪年法并加以改造的结果,这套方法用于纪年始于吐蕃民族.本文还纠正了有的学者认为这种纪年法为"汉族僧侣纪年法"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敦煌变文是敦煌文学的大宗,其研究价值极为广泛,诸如俗讲、文字、语言、佛经和历史故事的传播形式等多个层面,都有取之不尽的宝藏。不过,尽管相关研究成果颇丰,但要深入研究的内容依然不少。作者就一些学者们尚未校订或理解存在偏差的案例,进行了释读。  相似文献   
9.
张涌泉新著《敦煌写本文献学》独树一帜,博大精深,提供了对中古时代写本文献认识和研究的基本路径。书中呈现出作者的深厚功力:对汉字演化史了然于心;对敦煌写本的书写特征非常熟悉;实现了与写手的沟通,极大地把握了写手的原意;对研究写本的相关文献亦格外谙熟。职是之故,作者认为所有研究敦煌文献的专业工作者均应将该书列为必读之作,以便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准。文末有作者对敦煌文献中的六个口语词(色、唱、坐、臥、携、智量)的解读,或阐释其义,或提供佐证,亦可参阅。  相似文献   
10.
敦煌文献中保存了一大批唐五代西北地区的口语材料,为研究中古时代该地区的方言和语音提供了极大方便。其中同音互借用例极夥。有些字,如新和辛、徒和图、何和河、之和知、序和绪等等,即使在现代汉语里读音也相同或相近。因此,从上下文义和用韵(如果是韵文的话),也可猜出其借字同本字的关系。但有些字,如“去”,在某些敦煌文献中的读音,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只有明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