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新干县七琴中学多种形式宣传《教师法》、落实《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1994年1月1日正式施行。七琴中学党支部、工会为了让每位教师手中握有用以规范自己的言行,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尚方宝剑”,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教师法》。还结合学习《邓小平文...  相似文献   
2.
[课前准备] 1.钢琴、二胡和录音机。 2.潜江民歌歌单:《崔咚崔》、《数蛤蟆》、《洛阳桥》和《哥在高山打伞来》。 3.学生人手一份《崔冬崔》等4首潜江民歌的乐谱单。[教学过程] 教师:同学们,上一节活动课,我们上了《荆州民歌知多少》这一课,并唱会了《崔咚崔》等4首传统的潜江民歌。今天这节活动课的主要内容是民歌新唱,即用《崔咚崔》等4首潜江民歌的曲调填写以抒发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3.
关于活动课的开设目的 在开设活动课的过程中,大家对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认识是不尽相同的:有的认为,活动课与原来的第二课堂没有什么两样,这不过是搞搞学科竞赛辅导,读读书报而已;有的认为,活动课就是“专业训练课”,重点是对学生进行体、音、美等专业系统辅导,为升学服务;有的认为,活动课就是学科教学的延续,老师多用来处理作业等等。我们认为,开设活动课的目的应在于弥补学科课程的不足,加强实践环节,扩大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教研室组织的全省中小学活动课教师培训会。于今年4月20日至22日在潜江市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中小学活动课骨干教师、学校领导及各级教研宣领队共120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上重点展示了潜江、黄石、咸宁、天门四市的14节活动课,涉及科技、体育、文学艺术、社会实践、班会等方面内容。武汉市、潜江市教研室及有关学校的领导分别介绍了本地开设、研讨活动课的经验。会议重点就以下问题展开深入研讨,并取得共识。  相似文献   
5.
①在我家老屋后的菜圆里,有一口古老的小水井。这口井是什么时候修成的,已经没有人能说清楚了。只是井口那些被井绳磨出的一道道深深的印痕,记栽着它的年龄。②井水很清很清。我小时候,夏天和秋天的傍晚,常和妹妹到井台上来乘凉。我们趴在井圈上,痴痴地往井里看,一颗一颗地数映在井水里的星星。我一面数,一面心里想:啊,这些星星,它们有多远。多远。这井水,它有多深。多深。③井水很甜很甜。我们平常吃的,都是这井里的水。用它来浇菜,那更是极好的水。妈妈浇菜的时候,常常带着我们,“快,拎水去。”妈妈一吩咐,你就能立刻听…  相似文献   
6.
细心观察绘美景清晨,我穿过浓雾赶到学校视察早自习。走进教室,却发现学生并不像往常一样专注:有的望着窗外白茫茫的一片出神,似在欣赏,又似在惊叹,有的向周围的同学低声地叙说在浓雾中行走的乐趣或碰到的麻烦,只有少数几个同学用  相似文献   
7.
清晨,我穿过浓雾赶到学校视察早自习。走进教室,却发现学生并不像往常一样专注:有的望着窗外白茫茫的一片出神,似在欣赏,又似在惊叹,有的向周围的同学低声地叙说在浓雾中行走的乐趣或碰到的麻烦,只有少数几个同学用懒洋洋的语调朗读着课文,看到我走进来,前面几个同学小声叫着:  相似文献   
8.
三年多来,我们围绕“农村中小学活动课教学理论与实践”这一中心课题开展了一系列探索性实验工作,现汇报如下.一、实验工作1.提高思想认识,保证全面开设活动课.我们通过培训、座谈、研讨等多种形式,提高对活动课的认识.其一,活动课的开设,打破了长期以来学科课程一统天下的格局,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开辟了新的途径.其二,活动课的开设,增加了实践环节,有效地补充了学科课程的不足,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提供了有力保证.其三,活动课的开设,丰富了人们的教育思想,深化了素质教育的内涵,生动活…  相似文献   
9.
借语言知识抓语感训练湖北潜江市教研室邓绍雄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语文学科的终极目的应该是“创造具有深刻的感受力的丰富的全面的人”,其教学的中心任务应该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良好的语言习惯。然而,我们有很多语文教师,却没有很好地把握这一点,在...  相似文献   
10.
一篇文章,如何选定精讲的切入点呢?1.找动情点新编语文教材是美的天地,是美的世界,是情感的海洋,是情感的火山。教师必须充分把握课文的情感因素,把作者寄寓在作品中的情感化为自己的情思,从而选准动情点,借以打动学生心,激发学生的情,使作品与学生的心发生共振共鸣,达到更深刻理解课文的目的。如讲《这不是一颗流星》,可以以阿婆的手为动情点;讲《背影》,可以以父亲特定的背影为动情点;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