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近代知识者的最大痛苦在于:当强烈的受挫意识使他们下定决心向西方学习时,西方文明已开始滑坡;当他们激进地提出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时,却又无法在思维模式、感情倾向、精神气质、信仰系统、价值取向上割断与传统的深刻联系。本文具体分析了苏曼殊的这种痛苦,并进一步考察了他在中西文化冲突下的艰难选择和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2.
诗人以诗作为生命形式的呈现,以他所建构的那个象征世界而永存;但由于这个世界的多维构成和动态特征,使得把握这个世界的象征结构变得十分困难。我们的工作是力图寻绎出横贯于《磨剑室诗词集》的完整性象征动作,进而把握贯穿于这种象征性动作之中的象征结构。  相似文献   
3.
苏曼殊生前的契友抑亚子认为:“‘多情善感’四字,可以包括曼殊一生”。此语洵非虚言。这位“行云流水”的诗僧,在他那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中,曾先后结识了百助、花雪南、金风、镐衣人、东海女诗人,并公然将溶解在心底的爱情隐秘形诸笔墨。即此可见其情欲之盛,行止之奇。在他的爱情诗里,既有对“并肩携手纳凉时”,“残荷犹自盖鸳鸯”的人间温馨的向往,也有着“华严瀑布高千尺,未及卿卿爱我情”的沉醉;既有“日日思卿令人老”的缱绻也有“风文双结是同心”的纯真。——读着这些诗句,我们仿佛感触到诗人黛绿的生命,宛若一泓渗出地面的泉水,清澈、晶莹,流淌着人的至性深情,充溢着造化赋予人的一种本质力量——感受力、爱和激情。  相似文献   
4.
不能将历史人物进行简单的比附,这是经典作家一再告诫我们的,“因为彼此的环境先不同”(鲁迅:《致萧军(1935.8.24》)。但我们从一些经典作家的著述中又明显看得出,他们并不绝对排斥将历史人物进行比较和研究。只是这种比较和研究必须是建立在实事求是的科学的基础之上。以苏曼殊和拜伦这两位“异代不同时”的作家而论,他们之间是如何产生共鸣的,曼殊究竟从那些方面接受了拜伦的影响,这些影响对曼殊的生活道路又起了什么样的作用,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时间,是生命个体进行思考时所无法回避的范畴。古典物理学将时间视为绝对的存在,柏格森将时间看成单纯持续的“流动的时间”,克尔凯郭尔则将时间认定为“存在的瞬间”。在文学作品中时间表现为生命个体意向活动中的内感觉:“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  相似文献   
6.
柳亚子创作风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亚子创作风格论邵迎武每个作家都希望自己的声音不被他人淹没,都希望让时间之手亲自打上的戳记永远鲜亮如初。可在时间的魔河面前,许多名噪一时的作家都逐渐被消解了;无论他们曾经怀有多么强烈的愿望,一旦他们的创作活动成为“历史”,人们所谈论的便往往是“这一代...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与辚辚的历史车轮同轨前行的卓越诗人,柳亚子高度的政治热情和倥偬的斗争生涯,使他不可能醉心于建构某种美学理论体系,也未给后人留下这方面的专门论著。诚然,柳亚子在序、跋、书札、诗词中谈论文学的文字并不少见,如在《胡寄尘诗序》中,柳亚子阐发了一系列与时代精神相契合的重要美学见解,《长歌一首,赠步陶(艹臣)楼伉俪》则具体申述了对新、旧文学的深刻认识;但柳亚子并未对其所涉及的问题展开论述——文体的性质限制了他。可是,当我们联系柳亚子的全部诗歌创作,并将其有关文学的种种论述加以排比、分析与综合,便不难寻绎出横贯其中的审美取向。——如果我们既把艺术创造工程理解为一种自由的审美活动,又不排斥理性因素对创作的引导和规  相似文献   
8.
经过一场亘古未有的历史浩劫后,我们历数一下于今健在的老作家,其遭遇之悲惨、命运之坎坷者,怕无过于肖军先生了.如今,只要一提到肖军,人们立即会联想起这样一个既谐且哀的代名词"会说话的出土文物".这寥寥八字,确实颇为形象地道出了一个在文坛上长期销声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