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教师输出信息和学生接受信息的过程。教师应对传输的教学信息的量度、深度和广度进行调控,使其适度,以达到学生主动、稳定、有效地获取知识的目的。教学信息传输系统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输出系统和接收系统是否协调、“匹配”,能否在传输过程中使整个系统都处于“共振”状态。要使教学获得最高的传输效率,就必须以教学大纲和课本为依据,使教与学达到最佳“匹配”,学生的思维活动与教师的指导处于“谐振”状态,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上,我们遵循“三主三结合”的原则,即在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实现教师的…  相似文献   
2.
具有某种性质,满足某些条件的教学对象是否存在的问题,称为存在性问题。一般有肯定型、否定型和讨论型三种。命题经常以适合某条件的结论是“存在”、“不存在”、“是否存在”等形式结出的。“存在”、“一定有”、“必然”、“至少有”…形式出现的,就是有适合某些条件或符合某种性质的对象。对于这类问题,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找到一个,问题就算解决了。“不存在”、“没有”…形式出现的,就是适合条件的对象一个也没有,这类问题要严格推理论证。“是否存在”、“有没有”…形式出现的,就是有两种可能,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