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变色龙》一文已好几个来回了,一次又一次地感觉到众多教参和教辅资料对其中赫留金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有些偏颇,要么只字不提,要么语焉不详。普遍是对警官奥楚蔑洛夫形象的分析连篇累牍,认为本文的主题是:小说通过对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忠实走狗的刻画,揭露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  相似文献   
2.
演讲稿是当下使用频繁的文体之一,其写作教学却在一定程度上被忽略。与其他文体写作不同,演讲稿写作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具备“听众意识”。因此,有效的演讲稿写作教学必须开发出合适的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关注“听众意识”。文章通过实验课例,提出演讲稿写作教学的策略:视频导入,引出听众观念;启发诱导,建构知识框架;即景生情,设计写作任务。  相似文献   
3.
穿越平整的碧绿菜畦,走过两边枯草的田间小道,迷离着浑潆的云天,渐次步人眼帘的是一通高大的碑,上书“李商隐之墓”,碑后一丘大大的土冢,淡极静极,这便是李商隐墓园了。那一刻,心仿佛被紧紧攫住,几至于窒息。1100多年前,就是坟丘里的这个人,用自己的泣血人生写就了流传千古的凄艳诗篇,又是这个人的别样诗文,铸就了一个大写的人生。一个大写的人,一个彻彻底底的纯粹的人。唐诗在经历了盛唐和中唐贞元、元和之际的两个高潮后,面临难以为继的形势。笔补造化的李贺频频觅诗于荒郊古墓,苦吟成癖的贾岛常常流连于幽寺古刹,恢弘阔大的诗国变得促狭。就是在这个时候,李商隐以自己的生命绝响,为唐诗拓展出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在指导或批阅学生写人的作文中,常遇上些叙述干巴、语言乏味,且陈词滥调、毫无生气,人物形象没有个性,写景与抒情不能有机地交融的习作。写朋友必是先闹误会后和好如初,写母亲必是守在“我”病床头或考砸了没受批评反受鼓励,写老师总是说带病上课或上门为“我”补课之类。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读此类作文是读得太多了,于是一看就心烦。认为其老套、无新意,感情也难真挚,自然对其评价也会大打折扣。那么,怎样才能让文章显得意蕴丰厚、有真情实感呢?  相似文献   
5.
邹金平 《读写月报》2022,(16):36-39
<正>高考的文学类文本阅读要求学生能够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6.
从目前的中小学德育现状来看,基本上还是停留在制度德育和活动德育上,带有明显的说教成分和形式主义,学生投入不积极,教育效果不明显,这是一种低层次的德育方式。而高层次的德育则是人文德育和自我德育,阅读经典美文,构建书香班级就是人文德育和自我德育的有效载体和方式。  相似文献   
7.
鬼欺秃项马     
节选文段里人张某,深险~①诡谲,虽至亲骨肉,不能得其一实语。而口舌巧捷,多为所欺,人号曰"秃项马"。马秃项为无鬃,"鬃""踪"同音,言其恍惚闪烁,无踪可觅也。一日,与其父夜行迷路,隔陇见数人团坐,呼问当何向。数人皆应曰:"向北。"因陷深淖中。又遥呼问之,皆应曰:"转东。"乃几至灭顶,蹩躠~②泥涂,困不能出。闻数人拊掌笑曰:"秃项马,尔今知妄语之误人否?"近在耳畔,而不睹其形,方知为鬼所绐~③也。  相似文献   
8.
语文新的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语文素养”的概念,明确地指出这是中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我以为培养语文素养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对经典的积累。其实,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凄书足以怡情: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苏东坡说:才知源海文始为,腹有诗书气自华。  相似文献   
9.
游览园林,人们都追求曲径通幽之妙;临江而望,大都惊异于波峰浪谷之美;欣赏作品,读者都有“文似看山喜不平”之感。这种审美情趣反映到课堂提问上,学生总喜欢迂回灵活、引人入胜的提问,希望进入充满美感与活力的教学境界,激起心智与情感的浪花。因此,教学中我们应提倡课堂曲问。曲问,即迂回提问。它力避平直,而着眼于教学实际,力求问得灵活、具体、生动。它有较强的思考性,学生一般要多动脑才能作答。它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和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以其强烈的趣味性,引导学生由此及彼,不断步入新的求知境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虚求实虚实相…  相似文献   
10.
义利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古人云:义与利,人之所良友也。人字的结构就好像义与利相互支撑一样。正义,在个人层面其端正行为,符合道义。在社会层面,其建立公正公平道义的制度。谋利,即谟取利益。作为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是人性光辉所在,后者是生命延续所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