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海明威小说中最为核心、最具魅力的是生命主体意识。海明威将自己一生所经历和感受到的生命悲剧投影到他笔下的一个个"硬汉"和"迷惘者"身上,这些人物集中体现着海明威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海明威的生命主体意识主要体现在人的孤独、死亡和活着这三个方面,正是这种强烈的生命主体意识使得海明威超越了同时代的许多作家的书写范畴,因而独具美学魅力。  相似文献   
2.
《地洞》是典型的"卡夫卡式"小说,其结尾的"未完成"给后人留下了意义的无解性和阐释的多义性。小说给人一种庸人自扰之感,实则反映的是现代人的普遍境遇:孤独自闭、恐惧担忧、没有安全感以及对安全感的渴望。通篇采用了自叙自白的方式,通过假想的"异己"力量深刻剖析了地洞主人公的恐惧心理,客观上反映了存在主义"在"的"澄明"境界,揭露了人类"向死而生"的普遍本真状态。  相似文献   
3.
卡夫卡总是会以其别致的方式为我们展现出一种惊世骇俗的生存体验,形成了独有的"卡夫卡式"特征。《地洞》淋漓尽致地演绎了现代人的恐惧意识。小说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并结合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心理体验描述了小动物的恐惧感受。由于恐惧,小动物在心中臆测了莫须有的"异己"力量;由于"假想敌"的存在,小动物更感恐惧。从表面看,小动物看似陷入了一种庸人自扰的困境,但实际上这却是现代人真实的生存姿态。  相似文献   
4.
正新课程改革为美术课程与教学注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如何将这些新鲜的理念落实到活生生的小学美术课堂中去,作为美术教师,我们的责任重大,需要改变原有的"讲授-接受"的教学观念,还学生教学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美术知识,让他们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才会将美术的精神真正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生活中欣赏美和创造美,从而使学生受益终生,这才是"教师"这一职责所追求的最高目标。美术区别于数学、语文等科目,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人文学科。美术课程的互动教学是  相似文献   
5.
在20世纪作家中,把悖谬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的作家首推卡夫卡,他的诸多作品大都充满了悖谬色彩。《变形记》中主人公的变形把悖谬艺术推向了极致,变形是悖谬的艺术写照,而异化的主题则是悖谬的哲学意蕴。小说通过主人公变形前后的所思所想以及和家人的先后关系,淋漓尽致地为我们揭露了资本主义温情脉脉面纱下的人情冷暖和金钱利益。  相似文献   
6.
"悖谬"是卡夫卡热衷的美学手法,是卡夫卡生存体验在艺术上的升华。《饥饿艺术家》短小精悍,但寓意深刻,其悖谬性具体体现为饥饿艺术家与观众、看守、经理、豹子以及自身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小说描写了饥饿艺术家的饥饿表演及其对艺术的疯狂追求,最终他以死证明了自身的价值。小说通过饥饿艺术家面对的重重矛盾展示了卡夫卡的悖谬美学,寓言式地揭示了现代人非理性的生存处境和孤独的生存感受。  相似文献   
7.
在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孤独"是小说的主题之一,也是小说惟一的主人公"。孤独"不仅是一个家族的孤独,而且是整个拉丁美洲乃至全世界人类的孤独。这也是一部描写死亡的佳作,"死亡"也是小说的重大主题之一。死亡的气息贯穿全书,在对死亡的叙述中透露出对死亡的哲思。死亡是这个家族不可改变的命运,孤独是这个家族始终不变的情感。孤独与死亡是紧密相连的,孤独必然导致死亡,孤独的过程就是死亡的过程",孤独即死亡"。  相似文献   
8.
卡夫卡尴尬的文化出身和民族身份使他产生了极大的负罪感,负罪感又是形成其双重人格的深层原因.卡夫卡的“负罪感”不等于“原罪”,而是他的新发掘,是他特有的生存体验的文化符码.《诉讼》主要通过主人公约瑟夫·K的双重身份和双重人格展现了小说“负罪感”的主题,具体表现为主人公的人格分裂和人格异化,艺术上则浓缩为“法的门前”的悖谬寓言,而主人公的“异化”是人类普遍境遇的哲学升华和诗性观照.  相似文献   
9.
郝晓艳 《知识窗》2022,(5):63-65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不断加快,英语已成为跨国贸易、国际交流和沟通的重要语言工具。在我国中职院校教育中,英语一直都是必修课程,也是中职院校毕业生未来求职发展的傍身技能。因此,采用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切实提升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语言能力和思辨能力至关重要。分组合作学习方式能够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英语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参与英语活动,切实提升中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功能和价值。文章分析了当前中职院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分组合作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希望为提升中职院校英语教学有效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麦琪的礼物》是欧·亨利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之一,讲述了圣诞前夕一对穷夫妇为了互赠礼物而卖掉各自心爱宝贝的感人故事。作品诙谐机智,寓悲于喜,耐人寻味,体现了他“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的代表理论,认为“文学性”在于使熟悉的事物陌生化,从而延长读者的感受时间并增加阅读的难度。《麦琪的礼物》中使用了大量的陌生化语言,从而使作品产生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