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孙诒让《与王子壮论假借书》一文涉及假借产生的原因、运行机制以及假借的效能。假借的"依声托事"说明汉字不仅仅是表义的,也可以作为记音符号。假借、通假现象的存在说明汉字本身的记音符号功能,"以音记词"和"以形记词"共同承担汉语语言的记录职责。  相似文献   
2.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由于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十分艰难,其间有过两次较大的发展(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的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短暂的春天”)。抗日战争时期受到日本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挤压,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挫折。解放战争时期,民族资本主义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新中国成立后,民族资本主义曾一度得到发展。1953—1956年.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相似文献   
3.
清人徐养原、王引之、汪远孙、章寿康等云董增龄为归安人,清人汪曰桢以及近代周庆云修纂《南浔镇志》只云董为归安廪生,近代学者范希增、王欣夫等以董增龄为乌程人。由于资料未足,这两种说法都各有理据,也都未为稳妥。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大变革的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法家、墨家和儒家影响最大。秦朝“以法为教”。西汉初期黄老思想一度占据主导地位。汉武帝时儒家思想开始成为统治思想。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经过历代的发展和融合,逐步形成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中心、以法家的严刑峻法为辅佐、以道家权术政治为手段的治国模式,即“外儒内法,而剂之以道”的兼容并蓄的特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从鸦片战争起,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洋务思潮、维新思想和民主共和先后成为主流思想。特别是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成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得到广泛传播。中国其产党把它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相似文献   
5.
唐代韵书引用《国语》共9处7例,其中一些例句和今传《国语》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反映了北宋以前《国语》版本的一些文字异同。  相似文献   
6.
邵冯本《现代汉语概论》的词类处理特色鲜明,有许多与众不同、令人称道的地方。他认为现有词类系统是客观语言实际与人们主观意志结合的产物,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语的客观实际,也反映了汉语学者对汉语词类的主观认识,都不是十全十美的终极真理。他的“词的归类”一节,给出了一种具体的给词归类的操作流程——“四步法”。这是一部巧妙处理了汉语词类问题的现代汉语教材。  相似文献   
7.
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包含丰富的语言知识和文化信息。要提高古代汉语课堂的教学效果,必须注重与原有知识的对接,降低难度,增强知识的系统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趣味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人类出现后就开始了原始农业生产,随着生产工具的进步,农业也不断地向前发展。封建社会里农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人们又称封建经济为农业经济。从15、16世纪开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深入到欧洲农村.英、法、美等国终于在19世纪上半期完成工业革命,逐渐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农业经济取得了更大的发展。20世纪未,世界各国认识到农业也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国是世界农业发祥地之一.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在近代却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逐渐向着现代化过渡。  相似文献   
9.
郭万青 《中学历史教学》2006,(1):41-43,69,70
[专题解读] 中国古代赋税(役)制度的变迁:①鲁国“初税亩”:不论公田、私田,都要由国家按照田亩的实有数目收税。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加速了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②西汉赋税制度:编户农民向封建国家交田租(土地税),交算赋和口赋(人头税)。将农民尽可能地固定在土地上,以确保封建国家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政府财政收入的来源。③北魏租调制:受田的农民每年必须缴纳一定数量的租粟、调帛或麻。把农民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④唐朝初期租庸调制:交纳定量的谷物,叫作“租”;交纳定量的绢或布,叫作“调”;服徭役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作“庸”。纳绢代役,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客观上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小学要籍十种引《国语》例共2350字,占整部《国语》总字数70399字的3,34%,这些引例对于探讨公序本、明道本之外的《国语》版本信息,对于今传《国语》文字的勘正以及小学要籍本身的研究都具有一定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