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开放式问卷调查的结果 ,对山区农村中小学的教师素质状况 ,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山村教师 ,怎样提高在职山村教师的素质 ,以及如何加强和改进教育学科的教学 ,培养合格的山村教师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地区师专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UPI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对河池师专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 ,研究发现 :(1)被试心理健康问题的总检出率为 6 5 .2 % ,总检出率远高于国内其他研究所报告的结果。 (2 )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性别差异 ,但文科和理科学生之间有较显著的差异。 (3)被试心理健康问题以强迫症状、神经衰弱症状表现最明显。其中 ,神经衰弱类症状存在显著的文理差异 ,表现为理科生比文科生严重。强迫类症状存在显著的性别和文理差异 ,呈理科生比文科生严重 ,男生比女生严重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采用自编“生命价值取向问卷”对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现有两所高中仫佬族学生的生命价值取向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多数仫佬族高中生能正确理解生命的特征,他们的生命价值取向主流积极向上,他们对生命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高于社会价值的追求,对“现实”价值的关心高于对“未来”价值的思考.仫佬族地区高中学校需加强学生生命价值取向的教育与引导.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地发挥公共心理学课程在应用型师资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应以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政策法规为指南,在公共心理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建构和实践式的学习,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意义学习的条件,让学生在实践情景中学习心理学。通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媒体设计和评价设计等四个途径来提高公共心理学教学实践性。  相似文献   
5.
结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 ,从教材、课程体系结构、学科性质、教学方法、课程评价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西部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课程改革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6.
采用《青少年适应量表》调查仫佬族高中生适应状况及适应的特点。仫佬族高中生整体适应情况较好;接受民主型教养方式的学生的总体适应水平优于接受专制型或放任型教养方式的学生;接受民主型教育方式的学生的学校适应优于接受放任型教养方式的学生,但与接受专制型教育方式的学生没有显著差异;优秀生和中等生的学校适应水平优于后进生;非留守学生的整体适应状况明显优于留守学生。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河池学院课程研究组基于当前形势下,反思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以人本主义理念为指导,结合民族地区本土文化背景,通过近5年时间的研究与实践,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体现"促进民族认同和民族团结、培养良好心理素质"两个核心目标,从"开发特色课程"、"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评价体系"、"拓展课外心育活动"、"完善课程配套体系"、"提出本土化实施方案"等六条实践路径,打造了特色鲜明的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践模式,课程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8.
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生命意义感来源问卷》调查仫佬族高中生生命意义感的特点及其来源。结果:(1)仫佬族高中生生命意义感的整体状况较好。(2)仫佬族高中生的生命意义感在性别、年级、教养方式、经济状况、好友数量、是否留守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学业成绩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3)女生求意义的意志比男生强;高一学生求意义的意志不如高三强,高一学生比高三学生体验到更多的存在空虚感;民主型教育方式比专制型和放任型都更有利于生命意义感;好友数量多的学生生命意义感更强;留守学生比非留守学生有更多的存在空虚感。(4)仫佬族高中生与其他民族高中生相比生命意义感不存在显著差异。(5)仫佬族高中生生命意义感来源的前五项依次是关系、健康、成长、求知和娱乐。  相似文献   
9.
用苯乙烯、二乙烯苯为原料,过氧化二荣甲酰为引发剂,经溶液法生产白球过程中,温度、溶剂、引发剂诸因素对化学反应及白球聚合物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民族地区大学生人际信任的调查研究——以河池学院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人际信任的三个量表对河池学院6个院系,287名大学生的人际信任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总体信任程度偏高,学生中存在高信任和低信任组,差异极其显著;性别、专业性质、家庭所在地不是影响人际信任的直接因素;独生子女人际信任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但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性格外向的学生更加确信同伴将继续负起责任并关心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