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生培养方式新探——虚拟团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研究生教育出现的问题和研究生教育的特性,认为在研究生培养中应用虚拟团队的概念和理论是完全有必要的。指出建立研究生虚拟团队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组建虚拟团队的情境;把虚拟团队建设成为学习型团队;设置虚拟团队完善的沟通渠道和方法;建立虚拟团队中的信任关系;确立良好、合理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
宋代学术繁荣和书院学术自由的办学特色:学者在书院自由地进行学术传授式讲学,而不同学派的学者之间又通过会讲的形式来开展学术交流。宋代书院学术自由的形成有其深层次的文化背景。首先,宋代书院的学术自由发展是与其独立于官学系统的特有的教育机关和学术研究机构的性质是分不开的; 其次,宋代书院学术自由的盛行离不开官方的支持;再次,宋代学术繁荣和书院学术自由的盛行是互为作用的。宋代书院作为我国古代较有特色的一种高等教育机构,其学术自由特色迄今对我们发展当代高等教育仍然具有启示意义:第一,学术机构必须独立,这是学术自由产生的基础;第二,加强学术创新和学术自由交流是学术机构的本质生命。  相似文献   
3.
当前实践语境中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公平的言说多满足于流入地公办学校入学机会获得.本文基于这一现状,在梳理从古典时期的亚里斯多德到晚近的罗尔斯、德沃金、沃尔泽以及女性学者扬等人关于公平正义论述的基础上,从分配正义与关系正义两个层面对随迁子女的教育公平进行了实证考察.研究发现,部分社会经济处境更趋弱势的随迁子女仍就读于简易民办学校,进入公办学校的随迁子女难以分享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而多集中于薄弱学校,分配正义的差异原则并没有在随迁子女入学机会分配中被考虑;而即使进入公办学校,由于社会刻板印象及各种制度性因素,随迁子女在学校日常生活中经受着集体边缘化、文化宰制的尴尬,相应的是不能把教育纳入自身掌控范围的无力感与无权化,关系正义在此过程中亦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4.
宋代书院的学术自由特色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学术繁荣和书院学术自由的办学特色:学者在书院自由地进行学术传授式讲学,而不同学派的学者之间又通过会讲的形式来开展学术交流.宋代书院学术自由的形成有其深层次的文化背景.首先,宋代书院的学术自由发展是与其独立于官学系统的特有的教育机关和学术研究机构的性质是分不开的;其次,宋代书院学术自由的盛行离不开官方的支持;再次,宋代学术繁荣和书院学术自由的盛行是互为作用的.宋代书院作为我国古代较有特色的一种高等教育机构,其学术自由特色迄今对我们发展当代高等教育仍然具有启示意义:第一,学术机构必须独立,这是学术自由产生的基础;第二,加强学术创新和学术自由交流是学术机构的本质生命.  相似文献   
5.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多元化社会是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社会发展的这一趋势必然对大学也产生了新的要求:即大学必须具备多元化的品性。大学的多元化品性就是指大学要成为多元化结构、多元化功能和多元化管理模式的机构。但从现实来看,我国的大学存在着片面跟风的单一化办学目标,固步自封、缺少活力的办学体制,千篇一律、僵化死板的管理模式,而这与大学应该具备的多元化品性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6.
社会经济地位(SES)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用于社会分层研究的重要概念之一,许多教育领域的学者均通过测量学生的社经地位去反映受教育机会与资源的公平分配状况。尽管社经地位的概念及其测量在不同学者的研究中具有不同的含义,但在以往文献中,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职业地位和学生家庭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却是大多数学生社经地位测量中都会考虑到的三个最常见的构成要素。学者们还会多采用回归方程或因子分析等不同的方法,将社经地位中若干要素合并成为单个综合性指标,并以此指标的得分来描述和判断学生的社经地位。和西方学者的研究相比,中国学者有关学生社经地位的研究仍然存在不足,在中国教育情境中应用社经地位的概念并对其进行测量要充分考虑到中国具体的现实情境。  相似文献   
7.
新闻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民的各种收费项目急剧膨胀,农民负担居高不下。据统计,1999年全国农民直接承担的税费负担总额约为1200多亿元,农民人均负担税费为130多元。其中,农民缴纳的农(牧)业税、农业特产税、屠宰税各项税收收入近300亿元;农民直接缴纳的村提留和乡统筹费约为600亿元;“两工”中的以资代劳及其他各种社会负担(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集资、罚款、摊派等)约为300亿元。各项农业税、“三提五统”和“乱收费”形成了农民沉重的税费负担。农民不堪如此沉重的税费负担,怨声载道,“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三农”问题日益凸显。在这种农村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面临较大危险的关键时刻, 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经过调查研究,决定在农村实行“税费改革”。 1998年10月起,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由财政部、农业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三个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国务院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小组,着手研究制定改革方案。1999年3月5日,朱镕基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进一步完善财税体制改革,重点是全面清理和规范收费,逐步实施“费改税”。2000年3月,中共中央、图务院正式下发了《关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率先在安徽全省进行试点,标志农村税费改革正式启动,并成为整个税费改革的突破口。2001年,江苏省依靠自身的财力自主进行了改革试点。 2002年中央在总结安徽、江苏等地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积极稳妥、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将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到河南、河北、内蒙古等16个省份,浙江和上海两个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经国务院批准,也根据自身财务情况进行税费改革。2003年3月27日,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农村税费改革工作试点在全国全面推进。截至2003年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已在全国20个省份全面展开,其余11个省份继续在部分试点县进行局部试点,试点地区农业人口达到6.2亿,约占全国农业人口的四分之三。农村税费改革的内容是“三个取消”、“两个调整”和“一个逐步取消”。“三个取消”,指取消生猪屠宰税、取消乡镇统筹款、取消农村教育集资等专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及政府性基金和收费。“两个调整”,即调整农业税政策、调整农业特产税征收办法。对原统一规定的农村劳动力积累工和义务工则“逐步取消”。农村税费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能否做到“三个确保”:一是确保农民负担得到明显减轻;二是确保乡镇政权和村级组织必不可少的经费;三是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正常投入。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政府办学体制,改变了以前实行的“县、乡”两级负担的体制。税费改革之前,就全国而言,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各种教育集资占整个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45%;改革以后,逐步取消了这两项经费来源, 而新的经费保障体制尚未确立,因而对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产生了巨大影响。许多学者和课题组对此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认为税费改革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拖欠教师工资问题突出,教师流失严重;二是农村义务教育大量负债难以偿还;三是农村校舍危房改造难以进行;四是中小学布局调整配套资金难以落实;五是学校公用经费严重不足。针时这一重大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都在积极探讨解决之道,并在实践中逐步加以实施和完善。在江苏省教育厅有关领导的关心与帮助下,南京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系龚放教授等领衔,对税费改革背景下的江苏农村义务教育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他们富于建设性的调查研究成果,无论是对上层进行教育行政决策,还是对基层开展义务教育工作,都具有普遍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许多美国学者的研究均指出,院校分层和学生隔离及其相互渗透已成为美国高等教育领域不公平现象的重要特征。基于不同种族、社会阶层,以及在某种程度上不同性别的学生在获得高等教育机会,尤其是在获得优质高等教育机会上存在着差别,是美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最不公平的现象之一。在我国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的今天,美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及其变化特征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9.
研究生全面收费是近年来研究生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问题。由于教育经费的不足和研究生教育的特殊性,研究生全面收费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但如若全面收费,相当一部分贫困生群体可能因为高昂的学费而面临入学困难,这是一种教育公平失衡的表现。为了解决研究生全面收费后出现的教育公平问题,一方面需要确立合理的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比例,完善研究生收费标准;另一方面也需要健全研究生奖学金、贷款制度,完善研究生收费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从分配正义到关系正义——西方教育公平探讨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尔斯的分配正义论提出后对西方学界的教育公平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很多理论在上个世纪的西方教育实践领域内均有深刻体现.然而近些年来,一些政治哲学家却指出,社会公平的问题不应该只在分配层面上讨论,他们认为不公平和非正义在分配领域之外的人际互动的社会关系层面上也有明显表现,这一派新兴的关系正义论的观点已经在关于教育公平的理论研究,及包括教育政策在内的公共政策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