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闫晓蓉 《现代传播》2022,(11):37-45
技术图像是经文化科学生发的技术存在物。在技术意向性原理上,技术图像的穿透性不仅包含具身关系的感知体验,也包括了现象学常量与诠释学意义上的符号同构,这种同构体现出它自身在诠释学维度上的无限韧性;此外,手势作为一种界面,在技术图像生成的路径之中起了透视主义的多方诠释功效,并预言着媒介的发展趋势;后历史时代的技术图像作为象征符号的复合体,将图像置于不死的轮回,同时借由东方美学的启迪进入一种软现实媒介美学维度。技术图像的物种生成和演化需要启发网络协作的集体想象力,以此创造出内生性的未来,此外,在视觉机器高度扩张的今日,图像的“看透”“诠释”等话题需要被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进程中不断生成和完善过程中,逐渐形成体系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建构具有决定意义,它既从根本上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内在规定性,同时也决定了其内在特征。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还从根本上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构的基本思路。一是深刻关切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进程中的人民的主体地位;二是深度强化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进程中重大问题的导向作用;三是深入挖掘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进程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