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阙奋 《现代教学》2010,(3):56-56
我校课题组在关注学校阅览课程建设中,提出了《小学拓展阅读活动支持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这个课题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为目的,以“两个序列”“四种课型”为小学拓展阅读活动支持策略的主要内容,在大量的阅览实践中,训练学生的技能,培养他们的独立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
阙奋 《上海教育》2006,(5A):57-57
当今社会,人们对一个学校的评价已不仅是学校的硬件设备。学校教学的特点、教师的工作态度、学生的学习表现等往往成为评判学校优劣的根据。而这些内容涉及的正是学校化的内涵,学校化就是“学校群体成员的做事方式”。  相似文献   
3.
阙奋 《上海教育》2007,(12A):49-50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是考试的机器,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地探索科学的评价方法,去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潜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中,每个人在八种智能方面都具有潜质,尽管这些智能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形式、发展程度各不相同,但在正常条件下,只要有适当的外界刺激和个体本身的努力,每一个体都能加强自己的任何一种智能。这一理论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学校里没有差生,有的只是智能类型、学习方式和发展方向不同的学生。这种思考帮助教师树立全方位地看待学生的思想,作业不再成为教师  相似文献   
5.
学校文化到底如何认识、形成?在这方面,工作中的一线校长具有相当大的发言权。本期,上海市中小学的三位优秀校长结合自身的办学实践,从"学校文化的内核是什么" 谈谈自己的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6.
作为上海一期、二期课改的基地学校,我校在课程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自主研发了"好孩子学堂"课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作为"好孩子"培养的重要载体之一,我们对阅读活动课程进行了重点打造,开展了《小学拓展阅读活动的支持策略研究》。2010年,我校申报了上海市中小学课程领导力研究行动研究项目的子项目,将原来每周一课时的拓展阅读活动课的支持策略研究,进一步扩大到小学生阅读的学校支持策略,为学生阅读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阙奋 《现代教学》2007,(3):38-38
语文教学中学生怕写作文是存在已久的顽疾,其实质就在于写作材料的匮乏以及写作过程的枯燥乏味,学生难以体验写作的成功感。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依托教材,开发写作资源,丰富学生写作活动,使学生的写作变得生动活泼,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阙奋 《现代教学》2005,(4):53-54
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与课堂教学改革同属课程教学改革。但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比起课堂教学改革来,它的“顽固不化”严重制约了课程改革的推进。因此,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刻不容缓。我校从开办之日起就全面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多年来,我们在考试方法改革上做了一些初步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